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51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1796篇
林业   473篇
农学   3062篇
基础科学   5260篇
  2391篇
综合类   15765篇
农作物   1554篇
水产渔业   238篇
畜牧兽医   1344篇
园艺   1932篇
植物保护   993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782篇
  2014年   1752篇
  2013年   1517篇
  2012年   2300篇
  2011年   2456篇
  2010年   2261篇
  2009年   2209篇
  2008年   2150篇
  2007年   1864篇
  2006年   1830篇
  2005年   1762篇
  2004年   1193篇
  2003年   1045篇
  2002年   693篇
  2001年   705篇
  2000年   520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406篇
  1995年   416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382篇
  1992年   384篇
  1991年   310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253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19篇
  1957年   74篇
  1953年   35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 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散仪监测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充分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全生育期最大耗水量665mm;采用动力场订正模型,对气象站观测到的降水资料进行了订正,实际降雨量较观测值提高18%;根据FAO P-M公式计算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播种~分蘖、分蘖~越冬、越冬~返青、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收获、全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KC分别为1.20,1.25,1.34,0.69,1.07,1.60,1.65,1.14。  相似文献   
4.
5.
1988年出生的陈将,是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农机大户,投身农机作业服务已有7年多了,算得上是"老农机"了。如今拥有5台约翰迪尔进口青贮饲料收获机,以及其他农机具产品,总资产1 000多万元。没见到陈将之前,很难想象这么年轻的一位小伙,竟有如此的实力和魄力,在青贮机械化收获事业上越做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并且是迪尔公司的"铁粉"。  相似文献   
6.
李磊 《河南农业》2021,(10):49-49
一、试验目的根据固始县农业环境条件,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播量优化试验和示范,以期获取优质小麦适期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高。前茬作物为水稻,每667 m2产量550 kg。  相似文献   
7.
植物根系表型信息获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数量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粮食安全供给压力,育种学家亟需培育高产、高效作物品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基于根性状的品种培育改良可有效提高作物水分、养分利用率,但根系表型观测的困难性极大地限制了育种进程.随着自动化控制、成像和传感器以及图像解译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根表型信息系统性收集已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一系列适用于室内或田间的非破坏性或破坏性根系二维或三维结构测定技术;系统阐述了主流的根表型参数提取图像分析技术和软件;探讨了基于根表型平台的根性状筛选应用于新品种培育的成功案例,并对高通量根表型平台的进一步研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作物学报》2021,(2):F0004-F0004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作物学报》从2001年起连续1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离子注入技术改良作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