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国的改革开放实施以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就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知识经济已经来临,招投标领域不断的得到扩展,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本文对公共走远交易中心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必要性,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突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作情况不一,河南省汝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河南省汝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作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城镇化"和"房地产化"如何合理区隔,是这一轮城镇化规划编制的一大难点所在。"大拆大建"虽然难免,但也绝不应再重蹈"房地产化"覆辙。"城镇化"和"房地产化"如何合理区隔,正是这一轮城镇化规划编制的一大难点所在。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城镇化是"把10套房分给10个人","房地产化"是"把10套房分给1个人"。城镇化注重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强调房子的社会、民生属性;房地产化则以投机、暴利为诉求,片面追求房子的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著名农业和农村问题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朱信凯教授,近日发表署名文章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进行了权威性解读。文章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了诸多涉及"三农"的内容,如"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这些都集中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赋予农民更多权利。不仅要赋予在农村进行生产的农民更多权利,同时也要赋予已经转移到城  相似文献   
5.
税费改革在一些地方已悄然启动。但它能否成为根治农民负担这一顽症的良药,还有待实践的验证。农村税费问题十分复杂,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此番我们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其实质就是要重建农村税费体制。但如何改革?如何重建?有关专家的意见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科技》2008,(8):74-77
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省南平市首创,“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是这一制度的高度概括。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是城市反哺农村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政府公共资源应用于农村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推进陕西省林权交易整合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林业主管部门政策支持、搭建林权交易服务系统及监督管理系统、做好林权交易进场服务、试点先行逐步推进以及将交易鉴证凭证纳入行政审批程序五个方面,探讨推进林权交易整合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方案,为推进林权交易整合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简称MSU)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农业经济系专门成立了一个针对自然资源管理问题的专业即公共资源管理专业。这里所指的“公共”,并非经济学上所指的相对于私人所有的公有或国有,而是指对全体人民或社会都有关联的总体的资源。设置该专业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调查,提出服务型社会在推进城乡共享体育资源的建设布局上应依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民本位”原则,突破城乡差异的“区域本位”思想,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民放在根本和核心地位,把实现公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政府工作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139-140
中国目前寻租性腐败层出不穷,其根源在于对公共资源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利用,而当下公共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困境,其主要根源在于公共资源的相关产权界定不清晰。完善公共资源利用,使其发挥更大功效,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创设的研究和改进,本文提出通过"强制征税"和"道德诱导"等路径的选择进而改善公共资源利用中的浪费和不足的问题,形成公共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