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7篇
  29篇
综合类   19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奶牛焦虫病是由巴贝斯或泰勒虫寄生于牛的血液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寄生性原虫病。该病由蜱传播.又称蜱热.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尿热。在陕西关中地区多发生泰勒氏焦虫病.其典型特征是高热稽留、严重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并有较强的季节性.一般于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初形成发病高潮。7月中旬以后发病减少。该病对牛的危害很大.奶牛最易感.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2.
从粮食水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影响粮食安全水分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储藏实践,提出关中地区主要储藏品种小麦和玉米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储存水分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基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水力联系,对重点水源工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联网调配实施方案;建立了动态确定性多目标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应用GIS软件编制程序,采用PAPOA法进行求解,为管理者和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1)陶灶作为人们烹煮食物的主要器具的一种,不仅能与罐、釜、甑等配合烹调出美味的食物,而且还具备给屋内供暖御寒等功能。战国时期起秦人开始将生活用的灶随葬于墓中。  相似文献   
5.
<正>1品种选择日光温室大茬栽培选择威霸七号、粉翠、魁冠108。春早熟栽培选择魁冠108、果美、B109。2播期选择关中地区日光温室大茬栽培以9月上中旬;春早熟12月底到来年1月初。3亩播种量亩用种量25 g。4浸种播前4~5天开始浸种。浸种前最好用细纱布缝一只15~20 cm的小口袋,把种子装在里面,扎紧袋口,再行浸种。浸种应采用温烫浸种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粮改饲",提高种养效益,本研究比较了4个玉米(Zea mays)品种和4个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的产能,以期筛选出适合在我国关中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良青贮品种。结果表明,种间或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和产能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玉米生长期为99~116 d,甜高粱为124~175 d;玉米的叶片数约为14片,甜高粱为8~23片;玉米株高为225.8~281.5 cm,甜高粱为165.3~338.8 cm;玉米青贮产量为40.2~83.9 t·hm~(-2),甜高粱为35.6~125.3 t·hm~(-2);玉米干物质产量为12.0~25.1 t·hm~(-2),甜高粱为10.7~37.7 t·hm~(-2)。产量最高的玉米品种为‘DB08’,甜高粱为‘极光’,比对照籽粒型玉米品种‘强盛58’分别增产了84.5%和211.6%。营养分析发现,玉米和甜高粱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物质种间或品种间均存在差异,且各单一最优营养指标并不聚集于同一品种中。综合考虑青贮产量和反刍动物营养需求,本研究建议选择玉米‘DB08’和甜高粱‘极光’作为青贮饲料在关中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关中冬小麦面积时空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曲线和物候特征,采用NDVI重构增幅算法和光谱突变斜率,构建了关中地区冬小麦提取模型并实现了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用农业统计面积验证提取结果表明:在市级和县级尺度上,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和0.62,一致性指标d分别为0.95和0.84,提取结果与实地调查数据的空间一致性精度为93.4%。结果显示:关中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在中部关中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在2011—2017年呈下降趋势,减少了83.22×10~3 hm~2(8.47%)。综合考虑冬小麦NDVI时序曲线的"峰""谷"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为大面积连续年份冬小麦种植面积时空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CuSO4的抗性水平及与copAcopB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使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84株Psa菌株对于CuSO4的抗性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株不同抗性水平Psa菌株的基因copAcopB与抗铜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4株Psa菌株MIC分布在3.75~6.25 mmol·L-1范围内;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CuSO4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分离自周至的Psa菌株的抗铜水平明显高于眉县。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SO4条件诱导下,3株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抗铜基因copAcopB表达水平与CuSO4浓度成正相关,且菌株的抗性水平越高,基因copAcopB相对表达水平亦越高。陕西省关中地区的Psa菌株对CuSO4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且不同地区的Psa菌株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copAcopB基因参与了Psa菌株对铜离子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不同施氮量对农田土壤呼吸(RS)的影响并快速准确估算RS,以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观测了5种施氮量下冬小麦农田RS的变化,研究了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作物因素(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对于RS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关中地区土壤温度与植被指数下的农田土壤呼吸估算模型。设置秸秆还田下的5种施氮量处理,分别为传统施氮量SN200(200 kg·hm-2)、优化施氮量SN150(150 kg·hm-2)、60%优化施氮量SN120(120 kg·hm-2)、50%优化施氮量SN100(100 kg·hm-2)以及不施氮肥SN0(0 kg·hm-2)。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下RS随生育期推进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同时添加氮肥促进了RS排放。各处理观测期内RS的均值为:SN200(3.68 μmol·m-2·s-1)>SN150(3.40 μmol·m-2·s-1)>SN120(3.06 μmol·m-2·s-1)>SN100(2.70 μmol·m-2·s-1)>SN0(2.21 μmol·m-2·s-1)。不同施氮量下冬小麦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差异明显,反射率从高到低依次为SN200>SN150>SN120>SN100>SN0,而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不大。土壤温度显著影响了RSP<0.01),土壤湿度与RS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和植被指数均与RS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通过多种模型评估,建立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壤温度的最佳农田土壤呼吸估算模型,显著高于基于土壤温度的单因子模型,模型精度可达到0.6以上(n=120)。  相似文献   
10.
基于AquaCrop模型的夏玉米生长模拟及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AquaCrop模型在关中地区的适用性并寻求最佳的灌溉制度,对夏玉米在不同灌溉与施氮水平下的生长进行模拟和验证,并利用校验后的模型研究了3种不同降雨年型以及11种灌溉模式下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quaCro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关中地区不同灌溉与施氮水平下夏玉米产量和生物量,模型模拟的产量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符合度指数(d)和纳什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919、0.249 t·hm-2、4.112、0.977和0.915;对于地上部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RMSE、NRMSE、d和ENS分别为0.860、0.977 t·hm-2、6.407、0.933和0.694。利用校验后的模型分析了试验区内3种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11种灌溉模式的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依据模拟结果及夏玉米生理需水规律,同时为了实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得出不同年型的优化灌溉制度为:若能保证出苗整齐,湿润年可不灌水,此时也能获得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水年推荐在拔节期灌水60 mm,能节约50%水资源,亦能保证稳产;干旱年推荐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各灌水60 mm,可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