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顾问》2011,(3):10-10
冬麦区旱情影响,冬小麦减产的预期仍然存在,但减产幅度尚有待观察。如果在小麦生长最重要的3月至5月仍然久旱不雨,则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减产1000万吨左右;若届时雨水正常,则减产可能只有200万吨左右。相对于上亿吨的冬小麦产量而言,大约200万吨的减产幅度无力撼动现货市场价格,因而旱情影响目前还相对有限。如果旱情继续发展,影响则会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对我国乃至世界小麦育种和生产有很大影响。为了研究我国不同生态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化调控机理,本研究以黄淮冬麦区北片和南片及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20个当前大面积推的小麦品种、新审定品种和新选育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黄淮冬麦区北片河北省石家庄市种植,在返青期前对其抗旱抗冻性、根冠比和叶片干重与鲜重比进行调查;收获后对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经济系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考种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抗冻性为黄淮冬麦区北片黄淮冬麦区南片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三大生态麦区的单株粒重与分蘖数、穗粒数、单株生物量、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呈显著和极显著的农艺性状相对较多,说明这两个生态麦区的品种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不同生态麦区其他农艺性状正负相关各有一定差异。在欧氏距离20处,20个小麦品种(系)被聚类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品种(系)(第Ⅰ类)及黄淮冬麦区北片品种(系)(第Ⅱ类)两个大的生态型;在欧氏距离6处,Ⅰ类又分为分别以‘百农207’‘济麦22’和‘西农979’为代表的3个亚类,Ⅱ类是以‘长旱58’为代表。产量、穗长、株高和经济系数4个主成分因子对10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变异累计贡献率为76.39%。‘济麦22’等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品种(系)综合得分在前20株中占95%。以上研究结果为小麦适应气候变暖育种和引种示范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长旱58号冬小麦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旱58号是陕西省长武县农技中心梁增基教授选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15),适宜北方冬麦区种植。1品种来源长旱58号是用长武112做母本、PH82-2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水旱地交叉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4.
周麦27号     
<正>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3品种名称:周麦27号选育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周麦16/矮抗58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窄长,分蘖力一  相似文献   
5.
以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参试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品系的生育期、茎蘖动态、抗逆性状、产量性状等指标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衡06-6632产量最高,每667m^2达452.17kg;中山1号产量为433kg,居第2位;长5581产量为432.33kg,居第3位。这3个品系比对照增产显著,综合抗性较好,产量结构合理,建议升入生产试验或进行第二年的区试。  相似文献   
6.
2006年秋季,黄淮冬麦区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异常气候,小麦死苗、旺长等现象十分普遍,这就为今春小麦管理带来不少麻烦。笔者根据去秋以及入冬以来小麦生长特点及本人多年工作经验,现提出今春小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建议,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颖 《中国农资》2021,(8):15-15
当前,全国冬麦区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局地表墒不足,苗情总体好于去年同期。据气象预测,春耕春管期间华北、西北等地降水偏少,春旱可能发生。各地要从春季田管开始,立足麦田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搞好测墒灌溉指导。  相似文献   
8.
郑晓 《中国农资》2014,(50):23-23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但势力不强,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南方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时,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西藏东部有3-8毫米降水;华南、四川盆地东部及贵州等地降水量有5-15毫米;上述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全国其他大部地区降水偏少。主要天气过程:29-30日,将有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江淮以北有4-5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30日前后,东部海域有6-8级偏北风。  相似文献   
9.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2月22日-28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较常年偏高1-3℃;南方地区气温由前期显著偏低逐步上升至接近常年同期。降水趋势:未来一周,新疆北部、华北西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北部有2-8毫米降水;黄淮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及贵州、广西西部等地有10-25毫米降水,其中长江中下游的局部地区有40-50毫米;上述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大幅提高,增产幅度是近几年最高的一年。在高起点上,2015年继续保持冬小麦稳定发展好势头,需要从秋冬种开始,环环紧扣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北方冬麦区秋冬季降水偏少,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对冬小麦适时播种、安全越冬不利。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区域研究提出2014年-2015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