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2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林业   691篇
农学   564篇
基础科学   150篇
  214篇
综合类   4349篇
农作物   442篇
水产渔业   203篇
畜牧兽医   2374篇
园艺   1359篇
植物保护   835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决马铃薯致病疫霉侵染马铃薯导致其死亡,进而造成马铃薯单位种植产量低的问题。本文从拮抗菌入手,归纳分析细菌类拮抗菌中的主要拮抗菌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粘细菌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拮抗菌应用方面,可以采用多对一的新型平板对峙筛菌模式来模拟复杂条件下拮抗菌的拮抗作用,以期得到稳定的拮抗菌;并指出应从定植能力和根际微生物影响方面对拮抗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此外,提出未来对拮抗菌抑制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探究应从表型层面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面,以期能成功从源头找寻抑制马铃薯致病疫霉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选用性状优良稳定的大菊栽培品种寿客进行菊花短日照遮光处理,采用遮光方法调节菊花的日照时间,短日照处理时长分别为8、9、10、11 h,研究短日照处理时菊花开花最早的处理时间。结果表明,10 h短日照处理成花最早,对菊花生产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鸡毒霉形体HS株pMGA多基因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kpticum,GM)基因组中存在着编码细胞表面血凝粘附素蛋白(protein of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adhesin,pMGA)相关基因组的多基因族。为筛选出含有完整的pMGA基因片段,并估算出鸡毒霉形体HS株基因组中pMGA多基因族的基因数,本试验以pUC18为载体,用EcoR I限制性内切酶构建了鸡毒霉形体HS株的基因组文库。根据pMGA基因引导序列的保守区和pMGA基因间隔区的序列,人工合成了2个寡核苷酸探针(探针I、探针Ⅱ),经标记后,双筛选所建的基因文库,从600个转化子中共得到的38个含有pMGA基因的阳性克隆子,选其中1个7.5kb的片段(17号阳性克隆子,W17),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 I,Hind Ⅲ,Pst I,Bgl Ⅱ)酶切消化,绘制了该片段的物理图谱。该片段酶切产物经电泳、转膜后与探针I和探针Ⅱ杂交,发现2个探针杂交图谱基本相同,根据杂交带及放射信号的强度值,估测出该片段含有4个pMGA基因,以这个片段所含的pMGA基因数为标准,估算出鸡毒霉形体HS株含有39个pMGA基因。  相似文献   
6.
二株鸡毒霉形体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水霉属菌(Saprolegnia)分离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冰  郑耘 《植物病理学报》1996,26(3):277-281
 对水霉(Saprolegnia)的分离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筛选出大麻籽、油菜籽、红花籽、苍蝇、蚜虫、小麦粒、玉米片、茶叶、葵花仁9种材料作为诱发水霉菌的诱饵。其中油菜籽能防止腐霉菌(Pythium)污染,是初步纯化菌种、排除杂菌的适宜饵料。同时发现控制温度能使水霉在最短时间内分别产生无性或有性繁殖。在水培条件下,25℃左右适合菌丝及无性器官的发育,有性器官却不能产生,而只有在15~17℃条件下才能使水霉很快进入有性生殖阶段;在加入200mg/L链霉素的CMA培养基上促发有性阶段则需要在25℃左右的温度下进行,方能缩短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8.
9.
由胁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引起的赤霉丝疫病(FHB)是1993年以来美国中西部地区大麦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使有潜力获利的大麦作物麦芽制造异常,从而大大降低了大麦作为食用籽粒的价值。造成酿酒大麦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脱氧瓜萎镰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溶解度评价发霉豆粕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斌鹰  陈喜斌 《饲料工业》2001,22(10):38-39
对豆粕霉变过程中的粗蛋白、蛋白质溶解度、脲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霉变程度的增加,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显著减少(P<0.05),粗蛋白和脲酶活性指数变化不明显(P>0.1)。由此认为可用霉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评价发霉豆粕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