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0篇
  119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平原小麦生长季氮肥减施依据与基准简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权威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平原区小麦季农田氮肥的施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区小麦生长季氮肥减量施用基准参考值为(300±30)kg/hm2。在此基础上进行氮肥的减量、替代技术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舒蕾 《齐鲁渔业》2009,(8):31-32
为了灌溉农田,广阔的华北平原上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沟渠。利用这些沟渠进行小龙虾的生态养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水体天然生物饲料资源,还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规模养殖,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休耕制度研究对于实现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河北省衡水市140户农户样本数据,研究了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5.7%的受访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态度为满意。小麦亩均纯收入和受偿意愿均对农户的休耕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小麦亩均纯收入越高和受偿意愿越高,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越低。为了确保休耕政策的有效实施,确保农户参与休耕政策后收入不降低,应该合理制定并适当提高休耕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4.
大尾寒羊原产于华北平原的腹地,被毛同质性好,羔皮轻薄,肉质好,性情温顺,前躯发育较差,后躯比前躯高,四肢粗壮,蹄质结实。2011年马尔康县一业主于从北京引进21只大尾寒羊,到目前为止,全县大尾寒羊养殖规模已发展至100余只。如何推广利用好这一优良品种,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范仲先 《新农村》2013,(1):23-24
我国甘蔗的集中产区一直限于北纬24℃的长江以南地区,故有"桔不过淮,蔗不过江"之说。随着全球变暖,南凉北热的气候逆变和北方种蔗技术的日臻完善,蔗过长江到长城,从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也呈现了蔗林景观,这个极具争议和挑战性的课题,改变了我国甘蔗只能种植在长江以南的历史。1.效益分析根据当地农时和气候条件,可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日光温室(泛指西北、东北  相似文献   
6.
我省地处华北平原,是生产中、强筋优质小麦的主产区。发展我省中、强筋优质小麦,除要因地制宜选好优质专用型品种外,还要在栽培管理方面多下功失,肥料的配比与合理运筹,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方面。生产上,只有根据不同品质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吸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才能达到预期的栽培效果。优质中、强筋小麦的保优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较高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品质的保优和提高,使品质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调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依据田间试验数据,采用Jensen模型,研究了太行山前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的作物—水分模型。结果表明,小麦在拔节期缺水敏感指数(iλ)最大,对缺水最为敏感;其次是孕穗至灌浆前期;而返青起身期间和灌浆后期iλ是负值,在这些生育期适当控制水分供应对产量更有利。对于夏玉米,每个生育期iλ均为正值,说明玉米任何生育期的水分亏缺最终均会对产量产生影响,特别是抽雄至灌浆前期,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农业在邢台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园艺业在邢台农业中异军突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格局。目前,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着安全、优质的方向转变,园艺产业也相应的朝着高产、优质、生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农地细碎化的杏园村、西魏村和农地规模经营的东刘庄村为例,采用实地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明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防护林的影响及其根源。结果表明,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林网结构和配置造成破坏。农地细碎化的林网网格增大,主带距是华北平原区推荐值的2.70倍。农地细碎化林网树种单一,配置不合理。杏园村和西魏村约53.8%的干道北侧无林木,干道北侧林带林木数量平均比南侧显著减少60.8%;其紧邻农田行树木密度为0~26株·50m-1,比次邻行的数量显著减少25.8%(P0.05),比东刘庄减少47.3%。据林带面积与林木数量关系的拟合曲线,东刘庄村林木最高密度为23.2株·100m-2,比其余两村高56.5%。多数农户反对田边地头栽树,经营林网技术匮乏。人多地少矛盾是林网毁坏的深层原因,林木胁地是其直接原因,农地细碎化激化了这些矛盾。土地整理规划是解决现状的根本途径,同时不可忽视社会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过程与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25年来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系统,农田的碳循环对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和管理措施(氮肥施入、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等)响应机制的研究成果。自2001年起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建立了3个长期定位碳循环试验:耕作试验、有机循环试验和增温试验,并完善了4种农田碳过程监测方法体系:隔离罐-碱液吸收CO_2法、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涡度相关技术和浓度梯度法。量化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系统碳输入-输出的平衡,并对华北平原施氮农田土壤碳截留进行了再评价,指出秸秆还田下高水高肥的精细管理农田正在以77 g(C)·m~(-2)·a~(-1)的速度丢失碳;此外长期氮施入虽然显著增加0~100 cm土体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同时会造成0~60 cm土体土壤无机碳含量显著降低。我们在对碳过程环境效应的研究中进一步指出:增温和施氮均会降低CH4汇强度,但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试验增温诱发的土壤干旱抵消了土壤温度的部分影响和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升高的适应性造成的。我们对剖面土壤气体的研究表明施氮对剖面CH4和CO_2均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将静态箱法和浓度梯度法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0~40cm土层是北方旱地无氮农田土壤CO_2产生和CH4吸收的主要发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