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12篇
基础科学   70篇
  63篇
综合类   1733篇
农作物   35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杂交晚粳稻和常规粳稻两类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双季晚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抛栽等三种模式在产量构成、农艺性状、生产要素投入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杂交粳稻品种的钵苗机插模式,相比于传统抛栽模式和毯苗机插模式,分别提前播种时间9天和14天,减少亩栽穴数1.41万和0.21万,减少亩基本苗数43.6%和32.8%,但大田期充分发挥钵苗秧苗素质好、活棵返青快、杂交稻分蘖能力强、穗粒数多等优势,亩理论产量分别提高28.0%和39.9%,实产分别提高17.7%和27.0%,虽然亩均综合生产成本分别增加了88元和130.8元,但亩纯收益分别增加了151.2元和207.5元,产投比分别增加1.38倍和1.62倍。综合来看,选用杂交粳稻品种和新型宽窄行钵苗机械配套的钵苗机插模式,能创造最高的产量潜力和最佳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双季晚稻适度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双季鲜食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生态高效栽培的意义,阐述了其栽培的技术要点,包括播前准备、播种与覆膜、田间管理、收获与晾晒、秸秆还田与残膜清除等.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山东省小麦、玉米两熟轮作区及其他相似区域.  相似文献   
3.
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高产品种上农粳2号和镇稻18为材料,采用常规毯苗机械栽插,分别设置20 d、24 d、28 d、32 d等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秧龄天数增加,参试品种的绿叶数、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均逐渐升高;与20 d、24 d和28 d秧龄的处理相比,32 d秧龄处理的成熟期提前4~5 d,茎蘖高峰期提早15 d左右,结实率显著升高;与24 d秧龄处理相比,上农粳2号和镇稻18在32 d秧龄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10.26%和20.82%。在秧苗强化化控和苗床管理的条件下,安徽沿江地区常规毯苗机插的栽插秧龄可延长至32 d。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掘超级稻的增产潜力,摸索高山地区水稻增产增效的途径,特于2017年在修水县进行超级稻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00和隆两优1988 2个超级稻品种在海拔300~800 m的高山地区种植,选择土地肥沃、排灌便利的田块,配套超级稻栽培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供试材料,井关PZ80D-25型高速插秧机为供试插秧机械;试验设定25cm固定行距,株距设置为11cm、12cm、14cm、17cm4个处理水平,试图探索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的适宜株行距。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不影响生育期表现;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有效穗数影响显著,11cm、12cm株距处理的有效穗数较14cm、17cm株距处理提高13%以上;株距为11cm、12cm的小株距处理所构建的大群体并未导致结实率和穗粒数的显著降低;11cm、12cm株距设计具有更好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同时表现出更优的实际产量结果。综合来看,25cm×11cm和25cm×12cm是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最佳的株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6.
双季哈密瓜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蔬菜》2018,(9):41-43
为了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种植效益,减轻夏季高温酷暑给植株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对比了传统哈密瓜套种棉花或高粱的种植模式后,2013年吐鲁番地区探索成功了一年双季哈密瓜的种植模式,取得了缩短种植时间,延长上市期,减轻病虫危害,避免后期植株早衰及降低人工成本等良好效果,同时创新出品种选择、合理播期、严格蹲苗、高温晒垡、病虫防治等一套适合双季瓜生产的栽培措施,为双季瓜的增产增收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8.
一个水稻单产的新纪录日前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诞生了:我国新近培育出的超级稻Ⅱ优6号经专家现场实割验收,达到亩产1219.90公斤。  相似文献   
9.
10.
双季茭白8602 8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