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5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Es4)储层以裂缝型白云岩为主,经过主断裂的多期活动,形成了具有多方位、多组系特征的裂缝型储层。对该类储层主要采用窄方位地震资料的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及主要技术流程,并进行了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雷家地区Es4裂缝型白云岩储层可以划分出3块裂缝发育区,通过与实际资料的对比分析,符合度较高,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提高了油气预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平面应变条件下各向异性砂土剪切带角度的试验规律,采用传统的3种理论和分叉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将平面应变条件下剪切带角度的试验结果按照传统3种理论整理发现,尽管传统3种理论可以估算同种砂剪切带角度的极小、中间和极大值,但无法解释其各向异性规律。砂土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破坏时会产生明显的剪切带,当剪切带方向和砂土沉积面方向接近时,会较早诱发剪切带的产生,使材料强度降低,造成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各向异性强度规律明显不同于常规三轴条件下的试验规律,采用分叉理论结合各向异性模型则可以有效解释这个规律。随砂土沉积面角度的变化,模型可以从细观角度解释常规三轴条件下剪切带角度的单调变化的试验规律,结合分叉理论可以描述平面应变条件下其先减小然后增大的规律。通过几种理论对比分析表明,模型结合分叉理论不但能够描述多种应力状态下的平面应变和常规三轴应力条件下剪切带角度表现的不同规律,而且能够从细观角度解释其各向异性成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对沙柳颗粒致密成型过程中的力链特性,在采用PFC2D离散单元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强力链长度和数量等随轴向应变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加载使得更多的高应力颗粒相互粘接形成强力链;强力链长度和数量成反比,统计发现最长的力链是由9个颗粒构成的;初始孔隙率对强力链数量和短程力链影响较大。对不同应变时期的强弱力链进行量化处理发现:强力链聚集在轴线附近,对体系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弱力链聚集在模型边壁和底部,对体系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沙柳颗粒单轴压缩过程经历应力强化、应力波动2个时期,选取时间顺序为轴向应变0.91%,1.88%,2.82%,3.75%时对力链的平面分布进行细致分析,力链整体强度依次递增。模型加载过程中随着应变的增大,强弱力链数量均发生变化,最终在模型顶部生成的力链最强、中心层次之、底部最弱。力链网络显示出很强的各向异性,较为集中的竖直方向力链为体系稳定性发挥了巨大作用,力链各个方向的接触个数和法向接触力分布变化证明了此论断。  相似文献   
4.
针对磁瓦表面裂纹缺陷图像背景不均匀、对比度低和存在纹理干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的裂纹检测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NSST分解,得到一个低频子带和多个高频子带,然后利用各向异性扩散和改进的γ增强方法对高频子带进行滤波和增强;同时利用二维高斯函数对低频子带进行卷积操作来构造高斯多尺度空间,估计出图像的主要背景,并通过背景差法得到均匀的低频目标图像。最后通过重构NSST系数得到去噪和增强后的均匀目标图像,利用自适应阈值分割和区域连通法提取裂纹缺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准确率达92.5%,优于基于形态学滤波方法、基于Curvelet变换方法和基于Shearlet变换方法等现有磁瓦表面裂纹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纳米压印技术与硅烷化接枝改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将遗态材料茭草叶表面的微纳米槽棱构筑于木材表面,得到遗态仿生各项异性超疏水木材.通过SEM、EDS、XRD、FTIR以及WCA对试样的微观形貌、化学元素组成、表面化学状态以及润湿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遗态仿生各向异性超疏水木材表面具有与茭草叶类似的微观形貌;其水接触角为158°,表现出超疏水性能;此外,其表面的水滴在翻转至垂槽方向时,水滴粘附在试样表面没有滴落,而平槽方向上水滴迅速滚落,表现各项异性.同时,经不同温度蒸煮处理后对其稳定超疏水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水接触角均大于150°,仍具有超疏水特性,制备的超疏水木材表面具有耐久性与耐候性.  相似文献   
6.
杉木径面及弦面的木材力学性质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则谟 《林业科学》1996,32(3):254-259
16个杉木样本的木材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除横纹抗压强度外,弦面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冲击韧性、顺纹抗剪强度及抗劈力均不同程度高于径面。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煤中水分的分布是煤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把煤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性质结合微波加热技术,对煤中水分的分布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然后建立了水分分布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最后给出由模型计算所得的典型煤种的水分分布预测曲线。  相似文献   
8.
在对空间变量进行变换的基础上,引入木材等效导热系数及其与弦向、径向、顺纹3个主导热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简化了各向异性木材中热传导的非稳态偏微分方程;再应用数学物理方法求解各向异性木材传热过程中温度场时空分布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维退化等参中厚壳元和分层模型,建立了分析弹塑性和几何非线性各向异性板壳的有限单元法,为克服退化壳元出现剪切和薄膜自锁问题,采用9节点Heterosis单元并采用选择积分方法,文末算例表明所编程序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测地震动特性,同时考虑场地土动力特性各向异性及其对结构输入地震动的影响,基于地震各向异性理论,提出了场地动力特性各向异性的概念,研究了场地动力特性各向异性的微动测试分析方法.考虑地震动的各向异性特征,分析了地震动各向异性对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结构分析中现有的地震时程选择和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场地徽动测试确定场地动力特性及其各向异性的输入地震动调整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