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28篇
  41篇
综合类   39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土壤封闭化学除草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土壤墒情、温度、降雨量、风力、有机质含量、pH值、整地质量等。  相似文献   
2.
1精细播种 播种时用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5公斤、锌肥1公斤混合做种肥施入种子株距之间.种上盖一层薄土后再在种沟内施有机肥.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厘米左右,小行距50厘米左右.播种后,密切注意土壤墒情,如有个别地方出现落干现象,可浇蒙头水,沙壤土地浇蒙头水最晚在可见叶2片叶以前,再晚易造成芽涝.  相似文献   
3.
<正>浅山区地区由于受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及土壤墒情影响,农业生产一直是这一地区的薄弱环节,这里一般工业水平较低,加之第三产业不发达,农民增收困难。因而,如何走出一条独特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显得尤其重要。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小松林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独具匠心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充分利用庭院、房前屋后、山道两侧、坡前坡后等闲置地方,积极种植谷子,绿豆、红豆等小杂粮,既美化  相似文献   
4.
1苗期管理1.1及时查苗、补苗由于玉米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已播种的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缺苗、断条,这将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所以出苗后要经常到田间查苗,发现缺苗应及时进行补种。可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座水补种。  相似文献   
5.
《吉林畜牧兽医》2014,(10):61-61
<正>7月以来,河南、山东、陕西、内蒙古、山西、新疆等12个省区遭遇严重干旱,且持续多日,使7 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进入8月下旬,西北东部、黄淮、江汉、华北和东北地区先后出现大范围降雨,累计降雨量普遍在25~50毫米,土壤墒情得到改善,大部分受旱地区旱情得以缓解。旱情缓解对当前秋粮生产和即将开始的秋冬种极为有利。一是促进玉米灌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正值黄  相似文献   
6.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属大陆季风气候,种植棉花需要解决的是棉花生育期长与热量资源不足的矛盾。要棉花丰产丰收,必须做到一播拿全苗,生产必须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秋种以来,由于前茬让茬较晚,加之长达2个月之久的长期干旱,土壤墒情差;各地虽积极抗旱播种小麦,但由于各种因素和持续旱情的影响,小麦二、三类苗仍有相当比例。目前小麦生长已进入越冬期,如何促进苗情转化,  相似文献   
8.
<正>1小麦冬灌有什么好处小麦适时冬灌,一是能平抑地温,防止冻害死苗;二是能沉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三是冬水冬肥相结合,可为翌春小麦返青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此外,盐碱地麦田冬灌,还可以压碱改土。据调查,冬灌比未冬灌的麦田,667米~2穗数增加12.3万穗,穗粒数增加6.7粒,千粒重提高1.3克,增产27%。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野外偏远、无GPRS信号地区土壤墒情、温度及降雨量的远程无线实时监测,设计了一套由土壤墒情及相关影响信息实时采集系统、铱星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物联网"架构式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围绕铱星SBD(Short burst data)终端模块9602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的土壤墒情实时监测,以及历史数据的查询、下载,根据设定阈值进行短信报警、传感器和通信故障报警等功能。该系统自2011年8月在山东省、北京市等地运行以来,可以安全、稳定、可靠地获取监测土壤含水率、温度及降雨量信息。通过试验可知铱星通信在空旷地带成功率为97.2%,单个节点通信费用为每月200元(12 000字节),达到了对土壤墒情、温度和降雨量变化规律进行长期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冠层温度和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与灌溉决策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甲冰  许迪  司南  魏征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2):133-139
设计了一个可以在线连续监测田间作物冠层温度、环境信息和土壤墒情的实时灌溉决策系统,并将其安装于农田进行了1 a实际运行和观测。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和微处理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为野外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保障。系统配置了红外温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水势等传感器,能够及时采集田间全面的同步数据,排除了异地观测所形成的数据误差。采用悬臂式多点采集下垫面红外温度检测方法,可以快速采集更多和更高精度的数据,避免单点测量的人为误差。系统配备的快速锁紧装置,能够根据下垫面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传感器位置高度调节,使检测数据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通过运行管理和监测数据分析可见,所监测数据能够很精细的刻画田间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可以用于灌区综合灌溉决策,实现田间精量灌溉管理和控制,为灌溉管理的精量化和智能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