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7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保护右江流域生态环境,协调郁江乃至珠江上下游各方经济利益,更好的激励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行为,通过分析右江流域水生态现状、存在问题、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环境及其在郁江流域、珠江流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提出了右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模式。通过对标对表有关生态保护规划和区划成果,立足百色市实际,提出了右江流域水生态补偿内容、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初步构建右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补偿政策建议,为水生态补偿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一些农村居民具有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行为却与之悖离,阻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进程。基于外部性理论,从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两个维度,构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并利用太湖流域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分析个体感知与邻里关系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1)制度约束、社会规范均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可能性,但制度约束的效果优于社会规范。2)从影响路径看,个体感知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而邻里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异质性分析发现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对不同年龄、学历的农村居民影响不同。文中研究为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粮食增产的引领作用,讨论不同规模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影响的异质性,依托江苏省13个地级市、26个县、52个村的538个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半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对小农户水稻单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新型经营主体起到了引领小农户粮食增产的作用.从不同规模新型经营主体的对比来看,村庄耕地由[50,100)亩(1亩=666.7 m2,下同)、[100,500)亩新型经营主体所耕种的比例对小农户单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比例每增加1%,小农户单产将对应增加0.3090%和0.1290%;而由500亩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所耕种的比例对小农户单产的影响在统计上和经济意义上均不显著,表明随着规模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粮食增产的引领力度逐渐降低.因此,从带动周边小农户粮食增产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重点鼓励和扶持500亩以下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外部性视角,探究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推动区域高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0年百度指数、人口迁徙、列车通行、经济联系等数据构建城市综合网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网络联系呈明显的“小世界”特征,主要联系分布在“胡焕庸线”东侧;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自东向西呈“热点-过渡-冷点”阶梯状结构。2)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均能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其中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具有正向影响效应,网络外部性存在“集聚阴影”效应。3)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集聚外部性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网络外部性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部牧区草地保护建设的微观主体,牧户是草地保护建设的真正实施者,在草地保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牧户草地保护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草地保护建设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草地资源作为准公共物品,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正确认识牧户草地保护建设的外部性,进而采取相应的内部化措施,将有利于提高牧户草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的政策有效性评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退耕还林 (草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工程 ,它直接涉及到粮食产量、技术、资金、劳动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退耕还林 (草 )的必要性和矛盾性的基础上 ,对退耕还林 (草 )政策从外部经济性、效益的阶段性、退耕还林 (草 )后农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评析。指出目前我国西部退耕还林 (草 )试点工程出现了经济林比例过大、行政手段干预为主、退耕还林树种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 ,本文认为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保证退耕还林 (草 )政策能够持续实施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本飞 《甘肃农业》2014,(11):60-62
"一镇一品"运动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川内县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四川城镇化发展水平仍处于低级阶段,且相对于工业化发展滞后。作者对四川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生产要素与供求两方面提出扩大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能力,防止其盲目进城导致的城市病;另一方面,要逐步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管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防止地区间同质化竞争,提高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开发与发展过程中会对生态产生一系列影响,首先分析乡村旅游对生态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影响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指标的定义与说明;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以白洋淀为例评价了模型的合理性与客观性;最后提出了应用指标有利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的负外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回归自然从而引发了生态旅游的兴起。作为公有资源的生态旅游产品具有竞争性而没有排他性,使得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典型的负外部性特征。本文由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从现代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了生态旅游经营者在经营中和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并对生态旅游负外部性控制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定性的经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负外部性内在化的一些经济途径,以期为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世涌  李君浒  陈兆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87-11989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负面问题,引入了外部性理论,将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外部成本分为5大类,分别是:资源、环境、生态、安全和人文景观外部成本,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每一种外部成本的构成。最后指出应当将这些成本分摊到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并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