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15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16—17日川渝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是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发生的,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高原低涡东移,同西南涡产生耦合并控制川渝地区。大暴雨发生前低空存在西南急流,水汽丰富;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及热力不稳定能量共同促使降水强度增强,最终推动川渝地区大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6月14—15日、18—19日2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探讨2次天气过程天气形势、物理量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期为提高天气预报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V-3θ图对抚顺2013年"8.16"大暴雨天气过程和2015年5月11日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8.16"大暴雨天气过程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以纬向环流为主,环境温度较高,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V-3θ图中200 h Pa的折拐处和3条线的抬头处,对流层顶出现超低温层,有强烈的不稳定能量存在;垂直风场由底层西南风转成高层西北风形成"顺滚流",这些都是大暴雨的先兆信息,降水过程中既有稳定性降水又有对流性降水。2015年5月11日天气过程受深厚冷涡系统影响,以南北经向环流为主,环境温度较低,热量和水汽不足。V-3θ图风场中为上下一致的西南风,没形成"顺滚流",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5.
《蔬菜》2012,(8):66-66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强降雨持续近16个小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高度重视暴雨导致的农业灾害情况及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工作,立即筹备成立"蔬菜灾后恢复生产指导工作小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3~6日,四川省华蓥市普降大暴雨,渠江河水猛涨,渠江上游汹涌的洪水也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直奔华蓥而来,华蓥遭受着百年不遇的特大洪魔的袭击,沿江的明月、永兴等乡镇群众的庄稼被淹,房屋被冲坏,畜禽圈舍被冲毁,畜禽被冲走,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着重大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陈新玉  王传根  杨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94-5597,5668
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与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为降水估计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帮助,在此通过对FY2D气象卫星资料和产品的特征分析揭示造成异常降水的原因,力图推动卫星资料和产品在天气预报,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卫星监测资料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刘青云 《北京农业》2014,(24):138-13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对海南省保亭县2013年7月28日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高空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及低涡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系统不断加强且稳定少变,暴雨区位于高空冷温度槽及低空暖脊之间,水汽充沛,热量不稳定,有利于对流活动发生发展;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线状回波带及回波带中超级单体形成“列车效应”,强降水时段回波顶高与强雷暴出现时段基本一致;而且红外云图中较宽广的低涡云系的发生演变过程与强降水过程的变化趋势也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中西部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对常规观测、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卫星云图、物理量场、实时探空资料等分析贵州中西部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①高原槽和位于川东南的低涡切变的长时间维持及地面从20日16:00到21日4:00明显的辐合区维持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天气背景。地面辐合线与中低层切变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贵州省的中西部出现强降水天气。由于辐合区较强,因此中低层及地面辐合线在省境内移动缓慢,造成长时间强降水而形成了暴雨天气过程。②贵州省中西部从地面到高空为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③贵州省中西部从地面到高空为高湿区,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④孟加拉湾及南海越赤道气流是暴雨水汽的主要来源,暴雨发生时,高能舌与湿舌的走向一致,暴雨区位于θse大值区东南部等值线密集区。⑤水汽通量散度的大值区、垂直速度上升区与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