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6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631篇
林业   2826篇
农学   316篇
基础科学   70篇
  1007篇
综合类   4698篇
农作物   225篇
水产渔业   807篇
畜牧兽医   1028篇
园艺   310篇
植物保护   478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544篇
  2022年   582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曝气联合投加菌藻对湖泊水体的生态效应,于2019年7月24日-10月16日,在白洋淀沟壕中开展了曝气联合投加菌藻的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对比分析了修复水体和未修复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试验期内,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态氮(NO~-_2-N)浓度,同时明显减少了上下水层的溶解氧差异,对打破水体上下分层具有明显效果;进行生态修复的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逐渐由枝角类的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向桡足类的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和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i)转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生态修复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综合结果来看,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能显著降低湖泊水体的亚硝态氮浓度,打破水体上下分层状态,同时使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明显降低,使其物种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杨直角叶蜂[Stauronematus compressicornis(Fabriciu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解剖镜对杨直角叶蜂的不同虫态进行了显微观察。杨直角叶蜂在廊坊1a发生8代,卵期4d,幼虫孵化后取食为害,幼虫期10d左右,蛹期较长为15d,成虫寿命达3d。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较为合理且高效的石漠化植被修复的治理模式,为今后选择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组合提供参考依据.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设置样地,选择3种治理模式:模式一为针叶林(马尾松、柏木),模式二为阔叶林(壳斗类,杂灌),模式三为灌木林(荚蒾、杂灌),分析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模式二治理下的土壤呈弱碱性,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模式,土壤微生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罗尔斯通氏菌菌属(H16)、Gaiella、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Haliangium、子囊菌门(Ascomycoat)、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其优势菌属,且与土壤中大多数营养物质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石漠化治理效果表现为模式二>模式一>模式三,所以模式二的石漠化治理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补播乡土物种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溚草(Koeleria cristat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混播组合,于2017年在青海省贵南县天然草地上进行补播。试验采用方差比率法(Variance ratio,VR)、M.Godron贡献定率法(Contribution law)以及生物量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种组合补播后使得群落联结性降低、生物量稳定性增大,群落整体稳定性增强,正向着稳定方向发展;5种组合中,组合D (扁蓿豆+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异针茅+溚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最大,是对草地恢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本试验筛选出了对草地生态修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为草地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通过对美人杨插穗不同木质化程度、贮藏方式的对比试验,发现插穗质量和是否沙藏均会对美人杨扦插育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采用一年生木质化健壮无病虫害插穗,经稀释2 500倍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根后倒置沙藏,待形成愈合组织后进行大田扦插,可有效提高发芽率、成活率、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ABT生根粉在河北杨扦插育苗上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杨Populus hopeinsis Huet chow是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尤适于在半干旱区栽植,近年来得到广大林业工作者重视。由于扦插繁殖难以生根,使其发展受到制约,虽进行了多次试验,均未能  相似文献   
9.
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草地群落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诚  岳明 《中国草地》2001,23(3):58-63
一般受海洋季风和润湿气候影响强烈的地区,草地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基本一致。但秦岭以北及其黄土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减弱,出现了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植被向着草原方向发展,形成了这里特殊的地带性特征。秦岭地区自下而上为蒿类和禾草草地、禾草和杂类草草地、嵩草草地;秦岭以北黄土区自南而北为蒿类和禾草草地(草甸性)、禾草(草原性)和蒿类草地,蒿类和禾草草地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0.
109杨以其材质优良,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深受人们的青睐,是我国北方地区造林、城市绿化和四旁绿化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