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0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6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山杨66个家系9个材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2.
3.
山杨主要分布区,从5个产地选择36株优树,通过采种和无性繁殖苗木,采用定位对比试验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种源、家系、无性系测定林。根据子代林调查资料再查原优树无性系进行生长量与纸浆材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欧洲山杨三倍体Europen aspen trploid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材质好等特点,是颇有发展前途的树种。这一树种的引进,对扩大我省优良基因资源和发展速生山杨人工丰产林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欧洲山杨三倍体同其它山杨一样,无性繁殖极为困难,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一优良基因资源,我们课题对该树种的繁殖方法作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通过组织培养已基本解决了批量化的快速育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在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同时,也进行了硬技扦插育苗和嫩枝扦插育苗试验,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生根率最高尚在60×10~(-2)左右。为了使繁殖速度加快和提高生根率,节约资金,我们又做了试管苗扦插试验,使生根率最高达65.6×10~(-2),这一试验的成功为欧洲山杨三倍体大批量繁殖开辟了新的  相似文献   
5.
王桂林 《河南农业》2023,(20):28-30
山杨在我国分布较广,适应力极强。山杨属于落叶乔木,由于生长着阔大的圆形叶子,大多数地区也有大叶杨或响杨这样的别名。山杨虽然具有适应力强的特点,但在实际播种及育苗环节,同样需要相应的技术指导,并且加强相应的管理,从而确保山杨的茁壮生长。为此,本文将深析山杨的播种和育苗技术,并对其中所涉及的每一个步骤及各项技术进行介绍,希望对未来山杨播种及育苗提供一定的帮助或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冀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冀北土石山区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林中的山杨、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种间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山杨、白桦均以中径木为主,林下缺乏可供更新的幼苗、幼树,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山杨、白桦的全部个体在本研究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大其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随机分布;山杨、白桦种群随龄级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以幼树的聚集强度最大;不同生长阶段同种个体间的关联性随尺度的变化,出现正关联、负关联和相互独立的空间关系,以负关联为主;不同生长阶段的山杨和白桦种群间未出现正关联,大多数种对在本研究尺度上为负关联或者在大部分尺度上为负关联;山杨、白桦的种内/种间竞争激烈,群落整体结构不稳定,处于演替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分布于我国新疆地区欧洲山杨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方法]对4个欧洲山杨自然居群共72个个体的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sing-copy nuclear markers)进行扩增与测序,并计算相应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参数。[结果]表明:比对后6个基因的长度在459 bp到747 bp之间,平均多态核苷酸位点个数为14,遗传多样性指数πθw分别达到了0.004 8和0.004 4,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73,以上结果表明欧洲山杨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Tajima中性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表明所用6个单拷贝核基因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AMOVA分析表明89.7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0,居群间平均基因流(Nm)为3.235。[结论]高度异交,高碱基突变率及超长距离的基因流机制能够很好的解释我国新疆地区欧洲山杨表现出的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较低水平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冀北山地山杨白桦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山杨和白桦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直径分布指标,对木兰围场次生山杨、白桦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杨、白桦次生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很丰富,群落中当地树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水平结构来说,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2,群落呈现出随机分布格局;群落的树种隔离度很高,平均混交度为0.618,但其主要树种山杨和白桦的混交度最低为0.26和0.39;群落所有乔木树种以胸径作为大小比数的指标的优势树种排列为:落叶松>黑桦>白桦>蒙古栎>山杨>棘皮桦>花楸>云杉>黄桦>油松>五角枫;林分整体处于结构稳定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9.
根据冀北山地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的立地条件、群落结构特征,划分为毛榛-山杨林、沟谷山杨林、绣线菊-山杨林和胡枝子-山杨林4种林型,分析了其生长发育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林型、立地和林分特征,针对不同林龄期和生长发育阶段的山杨次生林的生长规律及演替特点提出了混交造林、轻度抚育、疏伐更新和补植造林4项优化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系统探究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径向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素(温度、降水等)的响应规律,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半干旱区树木生长机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山杨次生林内,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技术对山杨径向生长和环境因子进行1 a的连续观测,分析山杨径向生长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杨茎干日动态表现出反相位模式,在生长季(5—9月)表现为树干径向变化在白天达到谷值、夜晚达到峰值的变化模式,在非生长季(2020年10月—2021年4月)树干径向变化在白天达到峰值,夜晚达到谷值;在生长季前期(4月上旬—5月中旬)山杨径向生长受到土壤水分的显著影响。在生长季中期(5月中旬—7月下旬),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和降水是山杨树干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生长季早期土壤水分对于半干旱区山杨径向生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