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好防汛工作可以有效保护水库工程和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必须提高水库防洪能力,做好洪水等灾害的防范与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2.
应公鼎出土于应国墓地,从铭文来看是应公为祭祀武王所作礼器。联系相关铜器铭文,可证应国因有征伐南夷等功德之事而天子许其在封国内立武王庙,犹如鲁国、卫国、郑国因有功德之事而得以在封国内分别立文王庙、厉王庙一样。铭中“珷帝日丁”之称,透露了应国至宣王晚期应公时始立武王庙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86-287
在对海口城中村周边村庙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人民群众的接触和记录,了解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村庙的信仰情况,以及复兴传统信仰的意义和新的社会文化功能。本文论述了人民群众的信仰、乡村和寺庙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逛庙会是人们过年的传统保留节目,北京的庙会就像一本装满了喜气儿的相册,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翻开来看一看……庙会,是老北京人心里的一个念想儿,它包含了对家人的回忆,对北京的一种怀旧。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游玩,在北京的市民更是把逛庙会当成了过年时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葛根庙概况、绿化的宗旨及目标,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乡土树种作为绿化树种。在整地、栽植密度、混交比例等绿化造林各个环节,给出了具体适宜的要求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豫西大峡谷风景区位于豫、秦、晋三省结合部的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境内。卢氏是一个具有2116年历史的古县,属我国河洛文化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相传,秦末博土卢敖避战乱于熊耳,炼丹治病,扑灭瘟疫。死后百姓立庙祀之。至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即以其姓氏命为县名。  相似文献   
7.
太阳庙乡位于杭锦后旗西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总人口12000人,全乡有9个行政村,其中4个村的18个社受到乌兰布和沙漠的直接危害。在未治理之前,沙漠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全乡每年有300-400亩的耕地被沙压或沙化。截止到1998年,沙  相似文献   
8.
神笛     
里快 《草原》2009,(8):4-27
黎明时分,在由云雀们领唱的牧歌声中,吉忽勒图草原艰难地嘘出一股湿润的空气,然后慢慢地睁开眼睛,凝视着灰蒙蒙的天空。此前,带着一以贯之的高昂与狂放,阿都①们在朦胧中奏出的交响,曾经有力地掀动过它的心房,但是在暗夜的沉重压榨下,它只是无精打采地抖动了一下身子,就又静静地躺在那里了。不要以为它懒惰。不,多少年了,吉忽勒图草原与懒惰都是分道扬镳的。是旷日持久的灾荒和饥饿扼杀了它的生命力,进而使它显得有些呆滞和麻木。这不,就连阳光在规定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9.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时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明言,至今还被许多智者以各种心境领悟。凡人常羡慕那些笑傲山野、闲云野鹤般的世外者,羡慕他们退隐山林,身闲意适。徜徉在儒、释、道深奥厚重的文化中,心悟着世人不得之闲适恬淡的意趣。然则,世人不可能皆至湖山胜地、林泉溪涧之静逸。倘若敛华就实、心虚意静,体悟天运自然,“显诸仁,藏诸用”,无为自化无欲自朴。即使看到的一片行云、一只飞鸟、一棵孤树,亦能感悟“淡到极处始知艳”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张恒  李荣华 《农业考古》2019,(4):247-253
灵星祭祀是中国古代农业祭祀之一,其主要祈愿在于求雨,乃西汉以降一直延续至明代的农神祭祀。它源自周朝的郊祀祖先之礼,汉高祖八年,令郡国县设立灵星祠,并以后稷配享祭祀。该种祭祀主要通过呈献血祭、表演舞蹈来愉悦神灵,以达到祈农报功之目的。两汉时期的灵星祠祀十分兴盛,表现为分布范围广、祭祀规格高;及至南北朝以降则渐趋式微,呈现为祭祀规格不断降低且不被重视;至明代洪武三年最终被废止,存续时间约十六个世纪。灵星祭祀在西汉初年的兴起与昌盛,反映出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风调雨顺的祈盼。而灵星祭祀的衰微则与被同类祭祀活动替代有关,至明清时期,先农、社稷、雩礼等成为主流的农事祭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