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31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1311篇
林业   1658篇
农学   2237篇
基础科学   1382篇
  1452篇
综合类   11154篇
农作物   952篇
水产渔业   1204篇
畜牧兽医   4127篇
园艺   3087篇
植物保护   648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543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651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552篇
  2016年   710篇
  2015年   842篇
  2014年   1426篇
  2013年   1354篇
  2012年   1902篇
  2011年   1742篇
  2010年   1505篇
  2009年   1596篇
  2008年   1862篇
  2007年   1330篇
  2006年   1299篇
  2005年   1256篇
  2004年   1132篇
  2003年   1200篇
  2002年   722篇
  2001年   647篇
  2000年   506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51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3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3篇
  195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黄血蜱是我国中东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优势蜱种,其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由于该蜱偏好于侵袭野生动物,尤其是刺猬,故长期被忽视。该论文对褐黄血蜱产卵和孵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褐黄血蜱卵呈椭圆形,其大小约535.63μm×361.56μm,重量0.064 mg。26℃~30℃均是褐黄血蜱产卵的适宜温度,在这些温度下,雌蜱产卵量与体重有正相关关系;产卵过程受培养温度、雌蜱体重影响较大。在26℃~30℃下,孵化温度升高则孵化时间缩短。32℃不是孵化褐黄血蜱卵的最适温度。研究温度对黄血蜱产卵和孵化的影响,对建立实验种群、开展试验研究和防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用肥技术以及不同加工烘干温度,考察不同处理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复合肥、农户常规施肥处理浙贝母的产量最优,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复合肥处理的贝母在60、90 ℃烘干温度下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农户常规处理90 ℃烘干不合格,其他肥料处理的贝母在试验烘干温度下均合格。由此可知,大量使用氮素等复合肥及鸡粪等可显著提升产量,但高产的浙贝母质量容易达不到药典标准。烘干温度是影响浙贝母中贝母素含量的主要因素,随着烘干温度升高,浙贝母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的处理增多。  相似文献   
3.
周立新 《花卉》2020,(13):12-15
看过了形态各异、姹紫嫣红的美花,调一下口味,看一看颜色单调、长相毫无存在感的丑花吧。一些结果实的大树,它们开起花来不仅丑,而且还要分雌雄,而且有些味道还特难闻,比如栗树开花。这里说的丑花是指具有柔荑花序的植物,这个"柔荑"二字有些生僻难懂而且难于想象,其实通俗地理解就是柔软下垂的像穗一样的花啦。柔荑花序是单性花,也就是非雄即雌,它们没有美丽的花瓣,也没有甜甜的花蜜吸引昆虫们来授粉,那岂不是要断子绝孙?别担心,植物们很聪明,丑出天际也会繁殖下一代,靠什么繁殖?靠风。  相似文献   
4.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控制稻飞虱种群暴发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高温是制约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35℃高温驯化获得的稻虱缨小蜂耐热品系(NR品系)的生防潜力,对不同温度下该品系的发育历期、有效积温、寄主卵选择、产卵量以及极端高温胁迫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与未经高温驯化的稻虱缨小蜂品系(HZ品系)相比,20℃时,NR品系雄蜂的发育速率显著高于HZ品系,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卵-幼虫中期和蛹期的发育时间明显缩短。NR品系在高温下能维持正常的产卵能力,35℃下NR品系产卵量仍能达到18.80粒/雌。NR品系有更强的耐极端温度的能力,50℃下NR品系雄蜂的热击倒时间为15.19 min,比HZ品系雄蜂长3.03 min。补充不同营养对NR品系的产卵量存在影响,35℃条件下补充10%蔗糖既能延长其寿命,也能提高产卵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驯化得到的稻虱缨小蜂品系在35℃高温环境中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寄生能力,具备适应稻田夏季高温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对珍稀濒危植物蛛网萼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蛛网萼每年开花1次,花期在6月底~7月下旬;花二型,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2种,两性花为形态上雌、雄蕊完整和功能上可育的两性花,单性花只见雄蕊,没有雌蕊;两性花、单性花单花以其形态可分为萌动、露白、展开、盛开、凋落5个时期,两性花单花历时3~4d,单性花单花历时2~3d,种群开花约历时35d;授粉试验表明人工授粉能产生饱满种子,明显高于自然授粉和套网处理。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9,(5):113-120
蓝光强度是一种新的反映树轮密度的指标,自2002年提出以来,由于其操作简便且可能提供木质素密度的信息,在重建北半球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夏季气温变化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对蓝光强度的原理和试验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外蓝光强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通过对其存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方案的论述,进一步明确蓝光强度的研究潜力,尤其是针对在国内开展蓝光强度研究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藻规模化生产二十碳五烯酸(EPA)的最佳条件。[方法]研究了温度对ENN1001A生长及EPA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液位对温度的影响,阐述了EPA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结果]5月和9月EPA产量最高,分别达到738和786 mg/(m2·d),全年平均产量为666 mg/(m2·d),远高于文献报道的516 g/(m2·d)。全养殖季EPA与藻液平均温度变化相一致,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可为EPA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明显,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综述光照、温度、水分3个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特征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小麦物候期变化、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草莓在贮藏和运输期间会产生褪色现象,花青素含量逐渐减少。为研究光照时间、温度、pH、金属离子对草莓花青素的影响,探索合适的加工与贮运条件,在花青素含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设置4种反应条件,探讨光照时间、温度、pH、金属离子对草莓花青素的影响。草莓花青素在自然光下照射8 h,吸光度值下降25%,温度高于60℃后,吸光度值下降67%。当pH>7时,吸光度值下降85%,添加Na+、Mg2+后的色素提取液反应2 h后所测吸光度值分别保持在0.070和0.050左右,而添加Fe3+后测得的吸光度值下降87%。实验结果表明,草莓在贮运过程中应避光、低温、保持酸性条件,且避免与铁制品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