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联用技术和保留指数比较法分析了精油成分,以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异樟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和侧根6个不同部位精油中分别检测出了41、51、51、41、39、39种成分;共检测出了74种物质,包括醇类、烃类、醚类、酮类、酯类、醛类及氧化物类化合物,其中醇类20种、烃类40种、醚类6种、酮类1种、酯类3种、醛类1种及氧化物类3种。它们共有成分有20种,包括7种醇类、7种烃类、3种醚类、1种酮类、1种酯类及1种氧化物类。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樟树基因库中油樟、脑樟、异樟3种化学类型的5年生植株为材料,研究了3种化学类型樟树的精油含量与其生长性状、各部位生物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化学类型各部位精油含量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油樟叶片、树干和侧根的精油含量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脑樟各部位精油含量与生长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异樟新枝、老枝和侧根的精油含量与树高、地径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种化学类型各部位精油含量与生物量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油樟6个部位精油含量与叶片、新枝、老枝的生物量显著相关,脑樟6个部位精油含量与生物量相关均不显著,而异樟新枝、老枝、主根和侧根4个部位的精油含量与生物量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为3种化学类型樟树资源的高效栽培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油樟和异樟根(主根和侧根)精油的化学组成成分,为其化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将油樟和异樟根(主根和侧根)样品处理后进行水蒸气蒸馏,对精油组分进行GC-MS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油樟主根和侧根精油中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其根中精油总量的95.14%和93.60%;从异樟主根和侧根精油中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其根中精油总量的92.64%和91.86%。油樟根(主根和侧根)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黄樟油素、1,8-桉叶油醇、樟脑、α-松油醇;异樟根(主根和侧根)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黄樟油素、樟脑、异-橙花叔醇、1,8-桉叶油醇、甲基丁香酚。油樟和异樟根精油共有组分有20种,非共有组分有30种。【结论】油樟和异樟根(主根和侧根)精油的主要化学组分是醚类、醇类和酮类物质,且黄樟油素是二者根精油中的绝对主导成分,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异樟叶精油,采用平板抑菌法检测精油对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异樟叶精油对尖孢镰刀菌、七叶树壳梭孢和拟茎点霉均具有抑制效果,抑菌率分别达到42.64%,57.50%和64.30%,对拟茎点霉的抑制效果最好;从异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1种物质,包括烯烃类物质20种,酮类物质1种,酯类物质3种,醚类物质3种,氧化物类物质1种和醇类物质13种.  相似文献   
5.
异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异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的利用率,确定最佳采收期,对不同生长月份的异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动态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月份间的异樟叶平均含油量差异极显著,变化规律为3—9月逐渐增加,9月异樟叶平均含油量最高,9月后至下一个生长期到来之前的1月,异樟叶平均含油量呈下降的趋势,9月为最佳采收期;叶精油9种主成分中匙叶桉油烯醇和石竹烯氧化物2种主成分相对含量在不同月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异–橙花叔醇、1,8–桉叶油醇、α–松油醇、甲基丁香酚、异丁香酚甲醚、桧稀和三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7种主成分相对含量不同月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若分别以这7种主成分相对含量为目标对采收期进行选择,异–橙花叔醇的采收期为5—7月,三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的采收期为11月,1,8–桉叶油醇的采收期为1月,异丁香酚甲醚的采收期为3月,α–松油醇的采收期为5月,甲基丁香酚和桧烯的采收期分别为1月和3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