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92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1314篇
林业   999篇
农学   1029篇
基础科学   1201篇
  1395篇
综合类   9153篇
农作物   743篇
水产渔业   1308篇
畜牧兽医   7518篇
园艺   827篇
植物保护   895篇
  2024年   278篇
  2023年   851篇
  2022年   650篇
  2021年   695篇
  2020年   755篇
  2019年   936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861篇
  2016年   1059篇
  2015年   938篇
  2014年   1250篇
  2013年   1315篇
  2012年   1700篇
  2011年   1778篇
  2010年   1598篇
  2009年   1458篇
  2008年   1288篇
  2007年   1186篇
  2006年   942篇
  2005年   927篇
  2004年   716篇
  2003年   692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省县域数字农业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江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指出目前江西省数字农业发展存在数据服务配套不完善、小农户应用困难以及法律法规政策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提出应加强数字农业信息服务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强化政策顶层设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川山×蜀水"原种性状。通过加强桑园管理、饲育管理、防微控微、防混防杂、种茧保护等关键环节的配套技术处理,提高"川山×蜀水"原种的繁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富含巯基的低分子量蛋白,在植物的重金属解毒及细胞氧化还原调控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蔗热带种Badila组培苗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在CdCl2、ZnSO4和CuCl2水溶液培养条件下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其对上述3种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与富集能力。继而克隆了ScMT1(登录号为KJ504373)、ScMT2-1-5(登录号为MH191346)和ScMT3(登录号为KJ5043704)3个金属硫蛋白家族基因,它们分别属于植物MT亚家族中的MT1、MT2和MT3型基因。ScMT1含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228 bp,编码75个氨基酸;ScMT2-1-5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ORF长246 bp,编码81个氨基酸;ScMT3含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ORF长198 bp,编码65个氨基酸。RT-qPCR显示,Cd2+胁迫下,在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ScMT2-1-5均连续显著上调表达,而ScMT1的上调应答出现延迟。ScMT3在地上部的上调应答出现延迟,在地下部呈“扬-抑”趋势,提示甘蔗响应Cd^2+胁迫过程中ScMT2-1-5起更积极的作用,ScMT1参与胁迫后期的分子响应,而ScMT3不起主导作用。Cu^2+胁迫下,地上部ScMT1连续显著上调表达,ScMT2-1-5和ScMT3呈总体上调的表达趋势;地下部,ScMT1和ScMT2-1-5的上调表答均出现延迟,仅在胁迫后期显著上调表达,而ScMT3仅在胁迫前期显著上调表达。该结果提示了ScMT1、ScMT2-1-5和ScMT3在Cu2+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协作关系,三者共同参与了地上部的胁迫响应,其中ScMT1起更积极的作用;此外三者还先后参与了地下部对Cu^2+胁迫的分子响应。Zn^2+胁迫下,ScMT1和ScMT3分别仅在地上部和地下部显著上调表达;ScMT2-1-5在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呈“扬-抑”的应答趋势;提示了在甘蔗响应Cd^2+胁迫应答过程中ScMT1和ScMT3分别在地上部和地下部起主要作用,ScMT2-1-5参与了胁迫前期的分子响应。ScMT1、ScMT2-1-5和ScMT3在甘蔗不同组织中及在重金属(Cd^2+、Zn^2+或Cu^2+)不同累积水平下呈现出相似或互补的应答特性,提示上述甘蔗MT家族不同成员在重金属解毒及细胞氧化还原调控等方面产生了功能分化,且三者在应对过量Cd^2+、Zn^2+或Cu^2+对甘蔗组织造成伤害的过程中存在时空上的协同作用。该研究为深入理解多倍体植物甘蔗中MT家族各成员基因在重金属耐受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它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开发能在田间快速检测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方法,利用P. infestans T30-4基因组测序数据的contig 1.18131,设计qPCR和LAMP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后得到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检测田间收获薯块,比较形态学传统方法、qPCR及LAMP的差异。特异性检测结果发现,qPCR和LAMP仅在含有P. infestans DNA模板的体系有阳性扩增,在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中均无扩增;在优化的条件下,qPCR和LAMP的检测下限可达1×10 -6ng/μL,在有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存在的条件下,引物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两种快速方法对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田间收获薯块上检测发现,qPCR和LAMP方法得到的检出率差异极为不显著(P=0.420),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9)。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的薯块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比形态学方法高。其中,qPCR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2.00%、2.00%、8.70%;LAMP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1.30%、2.00%、8.70%。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城市微更新中公众参与存在的公平性问题,以问卷调查与走访询问等形式分析总结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完善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微更新的公平性。公众参与的城市微更新项目中各方作用将更加均衡、信息获取更全面、参与规划师更多元。方法以宿州市埇桥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与纸质版问卷以及现场走访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公众对公众参与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城市微更新项目中的参与程度等。结果公众在埇桥区实际项目中仍存在对公众参与了解少、参与程度低、参与有效性差等问题。结论提出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普及公众参与相关知识、均衡公众参与各方作用、保障公众参与过程顺畅、保证公众参与意见有效性、提升法律保障权威性的措施意见,有效提升城市微更新中公众参与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可应用于快速检测鹿茸及鹿血中布鲁氏菌的方法,保证鹿产品的药用、食用安全,试验根据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IS711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绘制标准动力学曲线,Y=-3.14X+37.62,R2=0.997.结果 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组内、组间重复性试验Ct值标准差小于0.5,变异系数均小于2%,最小检测拷贝数为2.65× 101 Copies/μL.该方法对目的 基因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鹿茸及鹿血相关样本的检测,也可用于布鲁氏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为相关鹿产品的质量安全评估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为例,对于玉米转基因成分进行分析.在具体处理中,会组建实验来完成阳性质粒、调控元件、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等内容的检测,从而积累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后续同类型检测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监管、后期监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低空无人机航摄和PhotoScan软件后期处理,对比生成的正射影像图和Google earth卫星图的分辨率和位置,发现该影像图能精准、高效的表征项目区影像数据变化,从而得到一种可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各阶段动态观测的简单、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软件从PC端大量转移到移动端,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软件赢得了数量庞大的用户。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微信平台等移动社交软件开展产品销售的方式开始迅速发展。利用微信等移动社交软件进行产品销售的商家或者个人称为"微商",微商销售模式从此应运而生。在看到微商发展的良好契机后,部分茶叶销售企业开始尝试将传统的线下茶叶销售和PC端茶叶销售转移到微信等移动社交软件端上进行,茶叶销售和微信等移动社交软件的结合,形成了全新的茶叶销售模式——微茶销售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茶叶销售模式,微茶销售模式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很多瓶颈和弊端。基于此,本文对微茶销售模式的优势以及瓶颈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的茶叶销售企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栽培代数的木麻黄(第1代FCP、第2代SCP、第3代TCP)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运用BIOLOG微平板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多代连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连栽后木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显著下降。在6类碳源中,除胺类外,其他5种碳源均呈现FCP>SCP>TCP。PLFA分析共检测到11种PLFA生物标记,FCP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SCP和TCP,3个代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i16:0、a15:0和18:1ω9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含量差异明显,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随栽植代数增加,细菌含量减少,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FCP>TCP>SCP,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可见木麻黄连栽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因此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木麻黄连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