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炮轰炮轰     
廖保平 《百姓》2006,(12):36-37
炮轰之为炮轰,一要批评二要公开三要眼球四要重量。在轰隆的炮声中,制造一个众人围观的热闹场景,共赴一场人人过嘴瘾的狂欢,平淡的生活顿时泛起几点水花,而“炮轰”的本义被轰得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2.
吴洪 《百姓》2004,(3):63-64
在今天中国的网络上有一个被称之为"愤青"的群体.愤青,往好了说,愤怒青年.青年们往往是愤怒的,他们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发现面前横着无数障碍,有专家,有规则,有长幼之序,有先来后到,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全知,青年们于是愤怒了,企图打碎这些障碍,打碎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一些愤怒之外理由.他们人数不多,但特征明显.其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同一性很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圣人弗禁     
王若谷 《百姓》2006,(1):46-47
写过<立言宜慎慎>拙文之后,得到许多人支持,但是自然也有一些愤青或老愤青以及假愤青们开始骂街.而我却从南方一家大报上读到严秀先生的<谈谈"圣人弗禁">一文,不禁为之拍案叫绝,以为深得我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