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篇
  46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11年长海县国家基准站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和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1年长海县大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 d/10年。四季大雾日数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四季大雾日数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秋季的气候倾向率最大,春季和冬季最小。近31年长海县月大雾日数变化呈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抛物线变化规律,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5—7月,其间应加强相关的预警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3.
马金春 《中国林业》2011,(17):36-36
石硐乡地处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在-3℃~30℃之间,全年无霜期250~280天,降雨日数160天,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250米,是盒银花适生地之一。2008年,石硐乡中坝村部分农户引种栽植盆银花,初见成效。2011年,石硐乡金银花产业将进一步做大倘强。现对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博克图地区近30a(1981~2010年)降水原始观测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刘亚春 《中国林业》2011,(22):33-33
河北省塞罕坝林区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三种针叶树,这三种针叶树种也是本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每年深秋至翌年初春这三种针叶树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由于本区平均海拔1500米,土壤多为沙土,年均气温一1-4℃,无霜期64天,6级以上大风日数72天,特别是树木进入休眠期,林区的自然气候更加恶劣。林区曾尝试引进过许多树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5—2014年本溪地区4个国家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系数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本溪地区暴雨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5—2014年间,本溪地区暴雨多发于7—8月,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中心位于西南部的草河口和东部的桓仁;年均暴雨日数5.2 d,年均影响范围8.4站次;40年间本溪地区年均暴雨日数年代际增长显著;暴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呈缓慢增长趋势;经突变分析发现,1984年前后暴雨日数发生突变,目前处在显著上升期内,但由小波分析发现未来5~10年本溪地区暴雨日数可能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利用乌审旗20012010年的气温、降雨、日数时数、无霜期等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乌审旗近1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胡琳  胡淑兰  苏静  张侠  王琦  何晓嫒 《干旱区研究》2019,36(6):1450-1456
利用陕西省96个国家气象站多年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冷热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陕西省1981—2016年舒适度和舒适等级日数均成北少南多,并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变化特点,其中汉中等9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大于200 d,榆林等7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小于120 d;②各区域舒适频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陕北7—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关中6—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陕南6—9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③全省历年平均CIHB为45. 7,舒适等级日数92. 4 d,CIHB和舒适等级日数均在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出现2次峰值;④气温与舒适度指数的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高达0. 960 5,平均风速与CHIB显著负相关,气温较高时相对湿度与舒适度指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影响新疆核桃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10℃积温、最低气温≤-25℃日数、最高气温≥40℃日数、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天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10℃积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格局,最低气温≤-25℃日数有“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特点,夏季最高气温≥40℃日数为“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呈现“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格局。在上述气候要素空间分异的综合作用下,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平原;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大部和吐哈盆地南部;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以及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为核桃不适宜种植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5a新疆≥10℃积温、最高气温≥40℃日数和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分别以64.7℃·d·10a-1、0.48d·10a-1、0.120d·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P<0.05)增多趋势,冬季日最低气温≤-25℃日数以-0.980d·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减少趋势。上述各要素分别于1986年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明显扩大,而不适宜区明显减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10.
BNS是一个对温度敏感的小麦雄性不育系,敏感期低温表现不育,高温恢复可育。2014/2015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温度相对较高,但BNS的自交结实率比温度相对较低的2011/2012年度低50%以上。为探讨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对近4a(2012-2015年)小麦生育期的温度走向,以及温度与BNS自交结实率的关系进行分析。温度走向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冬、春温度变化显著影响BNS结实率,暖冬和寒春易降低结实率,寒冬和暖春可提高结实率。这些结果对BNS的影响可能是,暖冬穗发育加快,进入感温期早,再遇正常年份或暖春,育性转换完成快,结实率高,反之结实率低。2014/2015年度属典型暖冬和寒春气候特点,故BNS结实率严重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NS的自交结实率与播种-抽穗的各积温因子均呈负相关,而与翌年3月1日-抽穗的平均温度≥15℃有效积温和平均温度≥15℃的累积日数呈显著正相关;BNS育性转换的温度阈值为12℃,15℃以上温度对自交结实率影响显著;用两个正相关显著的温度参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BNS自交结实率。研究结果表明,15℃以上平均气温显著影响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平均温度≥15℃有效积温和平均温度≥15℃的累积日数是两个重要的BNS育性转换温度因子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