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2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色既是一种色彩表象又是一种文化观念。通过探究五色起源和发展及形成的传统色彩观念,分析了五色观念思想在明清时期北京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中的色彩体现,并探讨以五色观为核心的传统色彩观念影响下的现代园林艺术设计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2.
陶卫宁 《农业考古》2006,238(1):172-175
烟草于明清时期经由不同路线从海外传入我国。其路线大致有四条:东南线、南线、西北线和东北线。其中东南线和南线要远比东线和西北线尤其是西北线早,大约在明中后期。就在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烟草尚未传入时,国内则已经开始了由最早传入烟草的闽广沿海一带向内地迅速传播和扩散,波及面相当广。几乎到达了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3.
山西平遥,以原汁原味、保存完好的一座古城为世人所瞩目。2005年12月27日上午,古城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两块写着“日升隆”和“晋源泰”的招牌被分别挂在了两家门头上。这不是在拍电影,它标志着以明清票号方式命名的民间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其中稀奇有二:第一,以“票号”命名;其二,民间小额贷款公司设在了古城平遥。  相似文献   
4.
3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唐六典》载,“凡象(注:当时的家畜)日给稿六围(注:每围以3尺为限),马、驼、牛各一围,青刍倍之。凡象给稻菽各三斗,盐一升;马,粟一斗,盐六勺,乳者倍之;驼及牛之乳者,运者各以斗菽,田牛半之;驼盐三合,牛盐二合;羊粟、菽各升有四合,盐六勺。”“象与骡、牛、驼饲青草,日粟,豆各减半,盐则恒给。饲禾及青豆者,粟、豆全断。若无青草,可饲粟豆,依旧给。”从中可以看出官养牲畜的饲养标准,据家畜不同品种而异,注重精(能量、蛋白饲料)粗(饲料)搭配,并加食盐,强调补青,且已量化,以满足这些牲…  相似文献   
5.
程宇昌 《农业考古》2015,(3):248-255
明清时期,鄱阳县古渔村管驿前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兴盛,渔歌是渔家们长期劳动生产的积累与创作,有划船歌、捕鱼歌、开船歌等,渔歌是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的重要符号;酒是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重要元素;鄱阳渔鼓是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的重要媒介;晏公庙水神信仰是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的精神力量与内核驱动;渔歌、酒、渔鼓、晏公水神信仰构成了管驿前村渔民文化的主要内容,形成管驿前村独特的渔民文化主要特点,即生态性、群众性、文化性,极大地丰富了管驿前村渔民们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五彩缤纷的时代,以其丰富多彩的瓷器品种和独具匠心的装饰技艺,为瓷器艺术的发展增添了异彩。这个时期的彩绘瓷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阐述了明清时期彩绘瓷茶具及瓷茶具装饰图案在内容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识。并从表现方式、装饰技法、美学特征上论述了明清时期彩绘瓷茶具的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小冰期的概念及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界定关于小冰期的定义学术界有所争议,著名气候学家王绍武先生认为,小冰期的概念是Matthes在1939年提出来的,当时是在广泛的意义上应用这个名词的,即泛指气候最适宜期之后,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冷期。一直到60年代仍然有人这样理解小冰期。但是,后来愈来愈多的学者把这个意义上的广泛的冷期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明清以来,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迁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壮族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平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但水稻种植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玉米、麦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致呈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正是壮族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地理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结     
《新疆农垦科技》2012,(9):62-62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  相似文献   
10.
《农业考古》2021,(4):105-112
河湟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泛指黄河、湟水及大通河之间的"三河间"地区,其地理范围包括今青海西宁、海东以及海南、黄南等地的沿河区域和甘肃省的临县回族自治州。这里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地,也是农业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结合部。明清时期河湟地区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频繁,给区域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对农业生产危害尤剧。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人类始终未曾停止对环境的改造和适应。无论是农作物品种的选择,还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广建仓廪、储粮备荒等社会措施,都对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