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293篇
  14篇
综合类   426篇
农作物   22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机采辣椒品种性状、产量的影响,以适宜机采的辣椒‘辣研102’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种植密度(P0:38 480株/hm2、P1:51 307株/hm2、P2:76 961株/hm2、P3:102 615株/hm2),分别于贵阳、遵义两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辣椒株高呈增加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辣椒根部、地上部生物量均在高密植条件下(P3)时达到最小。辣椒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高密植处理条件下(P3)达到最大,发病率分别为41.67%(贵阳)、43.33%(遵义),病情指数分别为31.05%(贵阳)、29.86%(遵义)。过高的种植密度导致单株辣椒光合作用大幅下降:P1、P2、P3处理条件下光合速率分别较P0处理显著降低13.94%、24.73%、29.66%(遵义);P1、P2、P3处理条件下辣椒叶片蒸腾速率较P0降低10.02%、19.81%、42.12%(贵阳)。辣椒总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商品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商品果产量在P1条件下获得最大值,相对于P0、P2、P3贵阳辣椒商品果产量显著提高了16.43%、32.81%、41.67%,遵义提高了20.25%、26.67%、61.02%。综合辣椒生长与商品果产量,贵州机采辣椒‘辣研102’最佳种植密度为51307株/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在清理杂质的同时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围绕典型的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从4道籽棉清理前后、轧花前后、3道皮棉清理前后等环节取样、测试,探讨棉花品质指标(含杂率、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在新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含杂率与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之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在清理杂质的同时,降低了棉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其中含杂率与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相关极显著。认为:以此定量分析为参考依据,结合各地机采棉品质特征调整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增加籽棉清理道次,适当减少皮棉清理道次,可在保证杂质清理效果的同时,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抗病优质机采棉冀棉64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北疆特早熟长绒棉在我区栽培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棉业对我国棉业的冲击很大,为改变过去片面追求棉花高产,满足如今市场所需求的棉纤维多种类型的需要,必须扩大种植优质长绒棉,以实现优质高效。2002年在北疆进行了特早熟长绒棉试种试验,目的在于考查其在北疆棉区的生态适应性,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1996年兵团机采棉引进试验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在机采棉种植模式、化学脱叶催熟、采棉机田间采收、机采棉清理加工、皮棉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与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已全面实现棉花收获机械化的国家相比,兵团机采棉技术可谓基本配套。但尚缺棉模贮存、运输技术装备。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棉模贮运技术的应用条件、棉模应用的技术及棉模贮运成本。  相似文献   
6.
新湖农场自2000年开始推广机采棉种植技术,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和总结,已形成一整套机采棉农艺栽培、机械采收技术。一、机采棉农艺栽培技术1.选地和整地①选择的地块应是面积较大且连片的无埂条田。②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常规滴灌地,滴灌地无埂子和毛渠,机械行走采收更为平稳,从而提高采摘  相似文献   
7.
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承担完成的“稻鸭共作机械化栽植技术的研究”项目.于2004年1月通过了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 35号采用机采棉膜下滴灌配套组装技术 ,不仅能使整个棉田灌水均匀、节约用水 ,降低劳动强度 ,解放劳动力 ,而且更有利于棉花的施肥和化调、化控。现就中棉所 35号与机采棉膜下滴灌配套组装技术介绍如下。1 采取机采棉、膜下滴灌配套组装技术对中棉所35号长势长相要求苗  相似文献   
9.
长绒棉新品种新海13号及其栽培要点李尔文,周永莲,邰红忠(农一师农科所,阿拉尔,843300)新海13号系农一师农科所1985年以埃及棉A杂交铃为父本,新海8号为母本杂文选育而成。1995年4月5日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原代号88-...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4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与湖北省荆门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成功共建荆门市农机院士专家工作站。自工作站挂牌以来,切实加强工作站平台建设,着重以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助农增收突破口,组建技术专班,强化人才培训,大力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建立完善运行机制。通过近两年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基础建设1.工作条件荆门市农机院士专家工作站与荆门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合署办公,现有办公室6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