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优化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铬修复时的施氮效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氮肥形态(硝酸钙、尿素、氯化铵、硝酸铵、硫酸铵)对李氏禾铬修复性能、生长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氮肥)相比,施加的5种形态氮肥均促进了李氏禾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改变了根系形态特征,有利于提高李氏禾铬含量、铬累积量、富集系数和土壤铬去除率。施加硫酸铵的李氏禾生物量和根平均直径最大,分别为对照的5.54倍和1.51倍,其根系活力比对照增加108%;施加硝酸铵的李氏禾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最大,分别为对照的2.17倍和1.99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李氏禾的生物量、根平均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均与土壤铬修复效率有关。其中,施加硫酸铵处理的富集系数和土壤铬去除率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45倍和5.56倍。研究表明,施加硫酸铵比其他氮肥形态更有利于提高李氏禾铬污染土壤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2.
李氏禾修复重金属(Cr Cu Ni)污染水体的潜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富集植物.通过水培实验,评价了李氏禾对水中Cr、Cu、Ni的去除潜力.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r、Cu、Ni污染物,重金属初始浓度分别为10和20 mg·L-1的营养液,10 d后Cr浓度降低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以下,10 d后Cu浓度降低到1.02 mg·L-1和1.25 mg·L-1,20 d后Ni浓度降低到1.10和2.14mg·L-1.收获的植物根、茎、叶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根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茎、叶.单株生物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含Cr培养液中生长的李氏禾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减少(P>0.05),含Cu、Ni营养液中生长的李氏禾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表明李氏禾对Cr的耐性强于Cu和Ni.李氏禾适宜于湿生环境中生长,能对多种重金属产生大量富集,对Cr、Cu、Ni等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表现出较强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水体与土壤的重金属铬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更合理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进行植物修复,解决相关实际环境问题,综述李氏禾对铬的超富集耐性机制、外源物质对李氏禾吸收和转运铬的影响、李氏禾对多种重金属共富集的特性、李氏禾-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铬污染修复李氏禾收获物的处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为其后续发展提出展望,为研究李氏禾修复重金属铬污染与其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张杏锋  李丹  高波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6):151-155
通过研究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和李氏禾在加镉/铬和去镉/铬处理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探讨镉/铬在这两种植物体内的分布和移动特征.结果显示,少花龙葵在100 mg/L Cd污染时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根、茎和叶镉含量分别达到22 930、3 250、94 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229、32.5和0.9.去镉处理改变了镉在少花龙葵体内的分布模式.少花龙葵根、茎的镉浓度在去镉处理比加镉处理降低31.2%和35.9%,叶的镉浓度上升90.3%.少花龙葵在加镉处理成熟叶(第2、3片叶)的镉含量最高,在去镉处理中转移至老叶(第1片)和新叶(第5、6片)中.李氏禾在加铬处理20mg/L Cr(Ⅲ)和20mg/L Cr(Ⅵ)时叶生物显著低于对照,但在去铬处理恢复正常.在20 mg/L Cr(Ⅲ)和20 mg/LCr(Ⅵ)处理中李氏禾根、茎和叶的铬浓度相当,分别为7 114、1 021、223 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352、51和6.8.李氏禾不同叶位的叶片铬浓度相差不大,去铬处理没有改变铬在李氏禾体内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少花龙葵和李氏禾对镉或者铬污染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镉在少花龙葵体内具有移动性,镉离子进入植物根、茎和叶后,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可以进行再分配;李氏禾对铬的吸收是一个单方向过程,先在根系中积累,进而跨膜转运至茎中,少部分转移叶中,铬进入植物体各部位,很难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5.
用含质量浓度为20 mg/L、80 mg/L的Cr~(3+)(CrCl_3)营养液培养雁山、荔浦、桃花江3个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种群,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Cr~(3+)含量,筛选出对铬富集能力偏高的荔浦种群进行水分、光照和肥料交互作用培养试验,记录李氏禾的生长状况和测定不同状况下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60%、中光照度(3 000 lx左右)和适当追肥的共同作用下,李氏禾生长速度最快;施肥会增加李氏禾的分蘖数和最大根系长度.这一结果能为提高李氏禾的生物量,将其应用于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下李氏禾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模拟水分胁迫条件,分析了李氏禾(Leersia herxandra)在淹没和淹涝两种水位条件下,分别经淹水7、14、21、28、35、42、49 d后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及组成比例。结果表明:李氏禾Chla的含量高于Chlb的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淹没条件下李氏禾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下降,维持在较低水平,而淹涝条件下,李氏禾叶绿素含量在一定区域上下波动;淹涝条件下以及对照李氏禾Chla/Chlb基本介于3-4,淹没后李氏禾Chla/Chlb下降且小于3。因此,长时间淹没可能使李氏禾的叶绿素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7.
20%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浓度160μg/L,药后4d,对柑橘园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对各种杂草的防除效果均达到60%左右.药后10d,20%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浓度160、80、40μg/L对杂草防效达到90%左右,对禾本科杂草(李氏禾、小画眉草及鹅观草)的防效与百草枯相当,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效与阔封(有效成分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相当.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超富集植物李氏禾根系对Cr(Ⅵ)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ATP酶抑制剂(Na3VO4)和低温(2 ℃)处理均显著地抑制了李氏禾根对Cr(Ⅵ)的吸收(P<0.05)。其中,低温处理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李氏禾根中铬的浓度较对照降低69.8%,说明李氏禾根对Cr(Ⅵ)的吸收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过程。此外,李氏禾根系对Cr(Ⅵ)的吸收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其米氏常数(Km)为91.08 μmol·L-1。在5 mmol·L-1 SO2-4处理下,该米氏常数是对照的1.27倍;而在SO2-4缺失的条件下,李氏禾根对Cr(Ⅵ)吸收的米氏常数较对照减少了24.3%。这种拮抗关系表明李氏禾根对Cr(Ⅵ)的吸收可能与硫酸根吸收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氏禾是一种水田恶性杂草,根据稻李氏禾发生及危害特点,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以化学防除为主导,田内防除与田外防除相结合,达到田间防除控危害、田外防除除隐患的目的"的综合防除指导思想,将各种有效的防除技术加以组装,对稻李氏禾进行综合防除。  相似文献   
10.
盆栽试验设计了100%、80%、50%、30%和10%5个水分梯度,研究其对铬富集植物李氏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李氏禾在80%和50%梯度下生长表现最好,积累的生物量最多,最大根系长度最长;在50%和30%生长速度最快;确定了50%的水分梯度为最佳灌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