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84篇
  2篇
综合类   8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150-151,161
为了改进意大利杨木单板的干燥质量,采取有规律切断意大利杨木单板的部分纤维。实验证明,采用此种柔化处理过的意大利杨木单板的干燥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能大大提高成品细木工板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2.
异氰酸酯树脂固定人工林杨木压缩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异氰酸酯树脂对人工林杨木进行表面密实化处理,目的是固定杨木的压缩变形,改善木材的材性。结果表明:随着水溶液中树脂质量分数的增加,木材的尺寸稳定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杨木和杉木木材表面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鲍甫成  王正  郭文静 《林业科学》2004,40(1):131-136
以人工林杨木和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 ,对其表面自由能、表面极性和表面化学官能团等木材表面特征因子进行测定 ,并探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木材表面特性的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比杨木有较高的总表面自由能 (42 35mN·m- 1 对 38 93mN·m- 1 )和非极性表面自由能 (41 6 1mN·m- 1 对 35 5 2mN·m- 1 ) ,而杨木的极性表面自由能比杉木要高 (3 4 1mN·m- 1 对 0 74mN·m- 1 )。杨木和杉木木材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 ,其总表面自由能和非极性表面自由能都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而极性自由能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木材表面羟基缔合状态的解除及表面脱羟基作用的综合结果。木材表面 3种主要化学官能团为羟基、烷基和缩醛基 ,在高温处理条件下 ,两种木材羟基对烷基和缩醛基吸收峰面积之比都有所下降 ,说明高温处理过程是一个使木材表面羟基密度减少的过程。木材表面自由能与木材表面化学官能团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杨木自催化乙醇法蒸煮废液成分复杂,副产物价值高等特点,采用蒸馏-超滤法分离回收废液中的乙醇和木质素副产物,降低废液污染程度.实验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分离回收过程的作用规律,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浓缩体积比值0.5、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r)10000、压力0.20MPa、搅拌速度600r/min、温度30℃的最优条件下,该法能有效回收废液中有用组分,并能显著降低废液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5.
中试系统制备了杨木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分别在水相 /有机溶剂相 /气相等条件下 ,使用乙酐处理杨木化机浆 (原浆及硼氢化钠还原后纸浆 ) ,分别抄造成 60g/m2 纸片 ,测定了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后试样白度。运用返色值 (PCno .)和白度稳定效果 (BSE)等指标评价处理后浆料的光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溶剂相和气相乙酰化后的纸浆 ,光学稳定性的提高程度取决于乙酐用量和反应时间即乙酰化程度。通过乙酰化 ,可以获取光学完全稳定的杨木化机浆。紫外漫射反射光谱表明 ,杨木APMP机械浆光诱导返色的主要原因是纸浆木质素中羰基和酚羟基团吸收紫外光后变化形成发色结构所致。还原配合纸浆乙酰化处理 ,可能成为防止高得率纸浆返色的工业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木-玻璃纤维复合板的物理力学复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甫成  张双保  赵立  陈勇平  高黎 《木材工业》2002,16(6):13-15,19
以三倍体毛白杨和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三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木材玻璃纤维复合板并分析了板的物理力学复合效应。结果表明:与普通PF树脂杨木刨花板相比,该复合板的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得到很大提高,内结合强度略有降低,吸水厚度膨胀率有增有减。  相似文献   
7.
杨树、柳树是中原地区主要的速生树种,为充分利用速生林软质木材,研究其改性工艺,提高木材品质。作者通过对杨、柳木干燥改性实验,对软质木材进行改性。改性后木材尺寸稳定性增强、硬度大幅增大,杨树、柳树硬度分别提高49.2%、40.1%;木材的抗弯强度分别提高49.0%、51.5%。  相似文献   
8.
蔡家斌  丁涛  杨留  杨旭 《木材工业》2012,26(5):41-44
为改善杨木质软、强度低的特点,同时提高其尺寸稳定性,首先对杨木试样进行压缩处理,再进行热处理,并检测压缩杨木和热处理压缩杨木的吸湿、吸水膨胀率.结果表明:压缩率愈大,压缩杨木试样厚度方向和体积膨胀率愈大;经热处理后,试样的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速生杨木的边/心材单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水热密实化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加压温度和加压压力对杨木边/心材单板的压缩率、气干24和48 h的厚度回弹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各个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各因素水平下,杨木边/心材单板的压缩率和厚度回弹率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心材单板的压缩率高于边材单板,但厚度回弹率低于边材单板,且各因素的作用机理有所差异.边/心材单板水热密实化处理的较佳条件均为:加压温度150℃,加压压力5 MPa.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改性剂对杨树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对其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全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当改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改性材的径向、体积湿胀率与素材相比有明显下降,弦向线湿胀率下降不明显。从气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改性材的径向、弦向湿胀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改性材体积湿胀率随着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当改性剂浓度为30%时,改性材体积湿胀率为6.85%,与素材相比下降了5.54%。改性材吸水率随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最低可达159%;改性材的抗干缩系数(ASE)随改性剂浓度上升而增加,最大可达47.8%。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能要明显优于杨树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