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林业   6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域辽阔,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大量的树枝、树叶、树皮、树花,以及林产加工后剩余的锯末、创花、果皮果渣等副产品,经过加工处理后均可作为畜禽良好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我们应重视开发利用林产饲料这一资源。本文将概述林副产品的饲用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集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林木资源和林副产品价值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为加快实施碳汇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有偿使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了调节木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北方人工营造速生林发展很快,但林业立体空间利用率却很低,食用菌作为一种传统林副产品,非常适合林菌间作,尤其是目前食用菌人工代料栽培业全面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林间植菌模式更能产生突出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浅谈森林防火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森林除了为人类社会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外,还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多种效益,如美化景观、保护自然、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旅游娱乐、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障农牧业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梢头枝丫栽培黑木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然林禁伐后,利用抚育间伐所生产的梢头枝丫、大柴小杆等做耳木,栽培黑木耳,尤其是4~6cm的枝丫梢头,效果最好。树种以千斤榆、胡桃楸为主,其次是柞木。大柴可增收1049.55元/m^3,提高效益6.17倍。可增加林区就业人员,是特别适合林区自营经济的项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主要构建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主要林副产品及其用途、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了综述,旨在说明长江流域防护林的柏木、马尾松、杜仲、银杏、喜树和香樟等树种的林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而且对抗御自然灾害,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农、牧、副高产稳产都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与驻马店地区薄山林场协作研制了该场综合资源立体模型,其目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林是《森林法》划定的五大林种之一,是我省林业生产的一大优势。其资源丰富、树种众多、分布广泛,不仅能为市场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而且能绿化荒山、荒滩、美化环境提高森林覆被率,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我省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支撑。经济林集三大效益于一身,是发展林业产业的基础,多样的产品是提高农民收入振兴一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改善人民饮食结构和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十五”以来,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划布局,全省经济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发展速度、建设规模、质量水平、产…  相似文献   
10.
谈谈林业结构调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1994年我省实现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但是林业还存在着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继续加强、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木材和林副产品供应量较少、林业产业发展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199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的决定,把林业建设推向以加速调整优化林业结构、建设两高一优林业、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林业整体效益为主要任务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大力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是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林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才能够增强林业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