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586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31篇
  332篇
综合类   1593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9篇
园艺   369篇
植物保护   3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8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樟子松移植苗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移植前以50%多菌灵wp500倍液浸苗;在人工林中,内吸性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为首选药剂;在树木新梢生长停止期和展叶中期(辽西北为6月初和6月中旬),7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500倍液防治2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效果不佳。适时的卫生伐对该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市有近30%面积从8月中旬起,棉花中、上部显著落花、落蕾,开花果节位上抬,9月底~10月初在尚未见霜的情况下,大面积棉花发生早枯,单产较上年下降20%。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大悟县的板栗栽培面积1.8万hm2 ,年产量达 80 0万kg ,产值达 4 0 0 0万元 ,是山区县的支柱产业。由于果农有在野生板栗上改接板栗建园的传统习惯 ,目前野改板栗占了较大比重 ,加之建园后管理粗放 ,板栗枝枯病片状发生严重 ,引起枯枝落叶 ,树势衰弱 ,产量锐减。为此 ,1999~ 2 0 0 1年对该病害进行了调查与防治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地设置在大悟县宣化镇板栗园设 3个观察点 ,面积为 1hm2 ,树龄 12~ 15年生 ,每点 10株 ,观察板栗枝枯病发生及为害。采集病原物带回切片镜检 ,观察病原菌形态和发育过程。1.2 媒介昆虫调查…  相似文献   
6.
RhizoctoniasolaniAG4同一融合群内不同分离物对杉苗致病力的研究朱天辉(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RhizoctoniasolaniAG4是杉苗猝倒病的主要病原[7],多在4~6月危害,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出现4种症状类型[3]。此病原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古柏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增普  丛生 《林业科学》1996,32(1):44-49
经Koch's法则检验证明,AlternariatenuisNees(细链格孢霉)是北京地区古柏赤枯病的病原菌。它引起古柏针叶及嫩梢的大量死亡。2—3年生桧柏及侧柏苗经人工接种证明,该病菌有较强的致病力,它还侵染某些种类的杨树。该病潜育期为5—6天。对病菌生物学特性也作了研究。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F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适pH值为6;葡萄糖、淀粉、蛋白胨、谷氨酸为该菌纯培养的优良营养源。  相似文献   
8.
危害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Var.sinica(Diels)Rehd et Wils)等倍树的盐肤木支枯病,病原 小过隔 (Cytosporeila sp.)。在贵州各地均有分布,造成材以干枯死,发病林分中的感病指数高达39.7-53.8;该病原菌以无性性世代阶段寄生于倍树上,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孢子角进行繁殖浸染,侵染途径  相似文献   
9.
1982年起,我县郭墅、城北、三灶等乡水稻不同程度发生类似缺钾的赤枯病,1987年发病面积扩展到9个乡镇6万多亩,占全县稻田面积的8.2%,减产两成以上的达2万亩,发病程度也逐年加重,对我县的水稻生产构成威胁。1984年以来,我们通过调查、系统观察及试验,确认缺锌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初步掌握了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