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培育适合南方热带地区种植的丰产稳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材料为基础引入国内种质构建群体,创制适合广西生态环境的玉米自交系,配制组合,通过多年、多点鉴定选育出桂单668玉米新品种.2018年参加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7686.0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3%...  相似文献   
2.
汕油162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从产地环境、种子质量、播种、肥水管理、中耕除草、虫害鼠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汕油162的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杂交中籼组合Ⅱ优 162 的特性及其在四川省石棉县种植的高产表现和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9 ̄36株/m^2 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关,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 ̄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氮素、磷素和钾素水平对玉米新品种桂单 591 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4种栽培因素对桂单591 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跃密度跃钾素跃磷素,在较大种植密度,氮 肥充足时获得高产。桂单591 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 密度57 750耀61 255 株/hm2、施氮量185.44耀261.53 kg/hm2、 施磷量86.81耀122.20 kg/hm2、施钾量153.79耀222.21 kg/hm2可获得8 250.00 kg/hm2以上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科技》2004,(2):32-33
十、特籼占13:特籼占13是由广东省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籼中迟熟品种,199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在广东早造125天,晚造110天。株高95厘米左右,植后前期生长旺,出叶快,叶姿稍弯,叶色鲜明较浓绿,生长中期植株长势稳健,叶片向上挺举,叶肉厚,叶色浓绿。抽穗快齐,穗数、穗重兼顾协调,穗大粒多,穗颈稍长,穗型纺锤,谷粒饱满长大,千粒重20.5克。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桂单589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嫒  时成俏  王兵伟  黄安霞  秦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76-14677,14683
[目的]明确玉米品种桂单589的适时播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春季6个播期,秋季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桂单589生育进程、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桂单589在春季播种,随着播期的推迟,桂单589播种~出苗时间及生育期缩短,产量逐渐下降;在秋季播种,桂单589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和生育期延长,产量先升后降。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桂单589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结实性好,产量较高;春季在2初播种,容易遇低温,影响出苗,在3月下旬以后播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散粉期及灌浆期容易遭到高温干旱,秋季9月份后播种,由于后期低温,玉米难以成熟,产量低,影响收获。[结论]桂单589在南宁地区露地大田直播栽培宜安排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在这个时段内播种容易避开或减少季节性自然灾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9.
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9~36株/m2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反,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著,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低,达到最高苗的时期和有效分蘖终止期随栽插密度增大而提早;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RGR随密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亚种间重穗型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62ⅡYou162,anewheavy-panicleandsuper-high-yieldingintersubspecifichybridricecombination汪旭东周开达(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6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