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9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纯培养法对采集自云南地区的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 kikuchii)3龄幼虫进行肠道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这些研究资料与菌种数据为后研究思茅松毛虫发育奠定基础.对采自安宁市的150头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并且对所培养菌株的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通过这种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的鉴定,再结合16S rDNA分子鉴定技术进行分析,判定细菌多样性.结果显示,从3龄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到152株细菌,初步鉴定隶属于6个属9个类群,分别为62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3个类群)、35株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2个类群)、23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1个类群)、11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1个类群)、12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1个类群)、9株泛菌属(Pantoea sp.)(1个类群).其中,芽孢杆菌属具有最高的相对分离率为40.78%,为优势菌群.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丰富,通过分析细菌种类及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更深入研究细菌与思茅松毛虫的关系和为思茅松毛虫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果树经济林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展了不同浓度的20亿PIB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不同龄级黄褐天幕毛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20亿PIB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黄褐天幕毛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以1 000倍液效果最佳,对1、2龄期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4%。  相似文献   
3.
笔者研试成功的远程多用途粉液喷射机喷雾白僵菌防治思茅松毛虫,不但省工省料,防治面积可提高一倍以上,且菌粉散落均匀,害虫着粉率较多,其暴病死亡率能提高1-2倍,并可降低防治成本3.03倍,尤期是装置了贮粉(液)箱和承重升降度盘,减轻了劳动强度,工效比地炮防治提高2.48倍。  相似文献   
4.
宁化县思茅松毛虫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澄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235-236
调查了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大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了对该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枇杷黄毛虫是食叶性害虫,对枇杷所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随着近年来全国枇杷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也随之加剧。但就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该虫有两个不同的种名:其一是枇杷黄毛虫Selepa celtis Moore,属鳞翅目、夜蛾科;其二是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neata Hampson,属鳞翅目、灯蛾科。对照两种分类资料,发现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描述均极为相似,因此,笔者认为可能是同种异名。自2003年以来,笔者对苏州地区枇杷黄毛虫的种名、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1987年至1992年对德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杀虫剂试制研究,得出加工生产工艺,即:在增殖获得大量虫尸后,经捣碎过滤,以差异离心与NS法相结合分离提取病毒,再经含量标定后,加入淀粉、茶枯粉、活性碳、木钙粉、硫酸铜、硫酸镁助剂后制成可湿性粉剂和水剂成品。由此成批生产并应用于10余万亩生产防治,效果为73.5%至98.0%。  相似文献   
9.
1987~1992年连续6年研究结果表明,白跗平腹小蜂Anastatusalbitarsis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柳杉毛虫Dendrolimuslatipennis、水青蛾Actiasseteneningpoana等13种主要森林害虫卵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林间,该蜂对马尾松毛虫第1、2代卵的自然抑制力分别力16.55%和22.29%,对柳杉毛虫越冬代卵的自然抑制力为23.45%;对水青蛾第1、2代卵的抑制力分别力5.49%和2.63%;在林间,人为释放白跗平腹小蜂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卵的校正抑制力为33.5%,在室内12.3~28℃范围内,每头雌峰对马尾松毛虫、水青蛾和柞蚕剖腹卵的日破坏数(寄生数)分别力15、18和26粒,一生破坏数分别为56、91和208粒。即使虫卵即将孵化,该峰同样亦能寄生,并羽化出正常的子代白跗平腹小蜂。  相似文献   
10.
国内首次采用“规定火烧”的方法防治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shimaoe-nsis),结果表明:“规定火烧”能有效防虫,对林木安全,且能降低火险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