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琼江河大桥水中桥墩系梁采用沉箱围堰方式进行混凝土施工,是一种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鲍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鲍的养(增)殖方式,大体可分为3大类型6种形式:一是池式养殖,包括工厂化(陆地池)养殖、潮间带水池养殖;二是箱(笼)式养殖,包括网箱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三是岩礁增殖。除工厂化养殖将作较详细介绍外,其余养殖方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鲍鱼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近年来,由于海产资源供给有限,鲍鱼人工养殖蓬勃发展。鲍的养殖方式有底播、潮间带底播圈养、沉箱养殖、岸上水泥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等。沉箱养殖模式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4.岩礁潮下带沉箱养鲍技术要点是什么? (1)海区选择 这种养鲍方法的优良海区条件,应是(岩礁底、砾石底或砂砾底)底质稳定且平坦、水质稳定、海区无污染、低潮时水深1.5~10.0米、海流畅通、管理方便。饵料供应也应方便。在方便的条件下,海区水深最好是在1.5~5.0米范围内,既能满足鲍的生活条件要求,又便于沉箱设置、投饵和其它生产管理。依据各海区的水温及相关条件,确定适养的鲍种类。  相似文献   
5.
秋季鱼种体质健壮.容易适应网箱环境。同时,大水面沉箱越冬.不仅鱼体重消耗比池塘越冬的少.而且春季起箱后.5℃左右鱼即开始吃食.生长期较春季进箱的鱼延长了约1个月.鱼体生长速度快.产量明显提高。鱼种秋季进箱越冬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兴礼  邵世秋 《内陆水产》2000,25(12):17-17
随着淡水渔业的迅速发展,鱼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如何使鱼种安全越冬,为翌年的渔业生产提供质优、量足的鱼种,已成为影响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鱼种网箱越冬,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易于管理,成活率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养鱼户的欢迎。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越冬场地的选择 为了搞好网箱越冬工作,首先应选择好网箱的越冬场地。在选择越冬地点时,必须对水域进行调查了解,如水深、历年冰层厚度和水交换量等。对于水交换频繁的区域不宜作为沉箱场所,因为长时水流,使鱼体消耗能量过多,影响越冬成活率。一般在大水域中选择水…  相似文献   
7.
秋季鱼种体质壮,容易适应网箱环境。同时,大水面沉箱越冬,不仅鱼体重消耗比池塘越冬的少,而且春季起箱后,5℃左右鱼即开始吃食,生长期较春季进箱的鱼延长了一个月,鱼体生长速度快,产量明显提高。鱼种秋季进箱越冬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鱼种秋季进箱越冬,由于经过池塘育肥后,体质一般较壮,加之气温适宜,容易适应网箱环境.同时,秋季大水面沉箱越冬,不仅越冬鱼体体重消耗比池塘少,而且越冬结束春季起箱后,水温5℃左右鱼类即开始摄食,生长期较春季进箱鱼延长了约1个月,鱼体生长速度快,产量明显提高.秋季沉箱越冬的鱼种比春季进箱的鱼种,生长速度约快30%,出箱规格约大35%.因此,鱼种秋季进箱越冬是一种利于鱼类生长和高产的好方式.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赤志 《水产科技》1998,(2):F003-F003
台山市下川岛桂榜湾是—个三面环山、沙底质、滩面平坦、水质清新的海湾,平均水深4—5米,面积3000多亩,适宜发展沉箱养殖。为了利用这个海湾开发成沉箱养殖基地,下川镇投资100多万元,浇制了18个沉箱,建成了这个沉箱养殖基地。当海水涨潮时,沉箱全部被淹没,退潮时也只露出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0.
翁祖兴 《齐鲁渔业》2020,37(2):22-23
海水沉箱养鱼法是日本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新技术,1997年被引入我国广东一带,并进行大范围试验。它是在原来海水网箱养鱼的基础上,根据海岛海湾较少、热带风暴和台风侵袭次数较多、风浪大和避风条件较差等实际情况而采用的海水养鱼方式,经过示范推广,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更先进、更科学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