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板蓝根别名菘蓝,是两年生草本植物,一种常用中草药,根和叶均可入药。性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凉血,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还可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癔性脑炎、流行性脑脊髓炎、传染性肝炎、白喉等病。板蓝根高35~80cm,上部多分枝,常带白粉,叶互生,基生叶较大有柄,叶片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向上渐小,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微有细齿。  相似文献   
3.
4.
冻干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腮腺炎疫苗)是我国新近问世的预防制剂,尚未列入计划免疫范围,在托幼机构中亦未普遍使用。为比较腮腺炎疫苗不同接种方式的免疫效果,作者对两所幼儿园共509名儿童分别采用常规接种与应急接种,取得了较好免疫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  相似文献   
5.
<正>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痄腮"。主要症状为: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此病一般先肿一侧,1-4日后波及对侧,亦有两侧同时肿大的,耳垂处是漫肿的中心,表面发热不红,局部胀痛拒按,以手触之有弹性,无波动感。本病全年皆可发生,但以冬春多见,发病年龄以5-9岁儿童为多。  相似文献   
6.
板蓝根别名菘蓝,是两年生草本植物,一种常用中草药,根和叶均可可入药。性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凉血,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还可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炎、传染性肝炎、白喉等病。一、整地施肥因板蓝根为深根植物,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堆肥或厩肥2000~3000公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均为100.0%;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喜炎平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流行性腮腺炎72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静滴喜炎平10mg/(kg·d)4~8 d;对照组以病毒唑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唑剂量为10 mg/(kg·d),静滴,干扰素剂量为5万u/(kg·d),皮下注射,两药均用4~8 d。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Hc=7.4937,P<0.01)。治疗后退热时间治疗组为(1.5±1.0)d,对照组为(4.4±1.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腮腺肿大消失时间治疗组为(2.0±1.4)d,对照组为(3.7±2.0)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明显优于以病毒唑联合干扰素治疗,退热及腮腺肿大消退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和评价中医儿科专家对《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草稿框架以及诊疗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修订科学实用的《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在文献研究总结及第一轮问卷调查反馈的基础上制定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辨证要点、治疗、预防和调护),向全国17省36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等级和、不重要百分比)、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变异系数)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100%。专家对于流行性腮腺炎(修订)草稿中大部分指标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中药注射剂部分意见集中程度偏低,变异性较大,未达成共识。结论 专家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平均较高,分布地区广,具有代表性,《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框架涉及的条目基本得到专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