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78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1026篇
林业   1825篇
农学   2149篇
基础科学   1415篇
  556篇
综合类   12870篇
农作物   1586篇
水产渔业   1455篇
畜牧兽医   10037篇
园艺   2892篇
植物保护   941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605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716篇
  2015年   977篇
  2014年   1616篇
  2013年   1629篇
  2012年   2173篇
  2011年   2248篇
  2010年   2028篇
  2009年   2125篇
  2008年   2213篇
  2007年   1987篇
  2006年   1956篇
  2005年   1930篇
  2004年   1452篇
  2003年   1374篇
  2002年   1153篇
  2001年   1249篇
  2000年   805篇
  1999年   539篇
  1998年   533篇
  1997年   522篇
  1996年   417篇
  1995年   406篇
  1994年   382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330篇
  1991年   292篇
  1990年   275篇
  1989年   25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4篇
  1965年   18篇
  1957年   29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蜡,也称为虫白蜡,是我国特有的生物资源。从古自今,虫、蜡分区生产,即四川乐山和湖南芷江产蜡,云南、四川、贵州和陕西产虫。在白蜡虫种虫生产上,受气候、寄主营养和天敌昆虫控制等因素的影响,种虫产量波动剧烈,严重制约白蜡产业的发展。本文以云南省巧家县红山乡为研究区域,通过访谈和实地调查了白蜡虫种虫寄主植物、放养技术和天敌昆虫以及管理现状。结果表明,用于生产种虫的寄主植物单一、零散、树势老化,虫瘿危害严重,缺乏修剪、更新和管理;采用原株留种、玉米叶包虫挂放或不放虫,种虫天敌寄生严重,导致虫卵少或空壳,放种量少、位置不合理;天敌昆虫寄生蜂和蜡象危害严重,成熟期种虫(雌成虫)寄生蜂寄生率达高达100%,蜡象寄生率达60%,由于寄生蜂和蜡象属于内寄生、隐蔽式危害的害虫,养虫户普遍对天敌缺乏认识、无任何相关的防控措施。为此,建议重视寄主植物更新、引种和天敌控制三个关键技术,实现种虫丰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母猪流产的原因与防治对策展开相应论述,如母猪体质较差或孕期管理不当等,都容易引发母猪的流产。因此,养猪户可以通过科学饲养母猪、防治常见疾病以及慎重挑选配种公猪的方式,来提高母猪的顺产率。以期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助力养猪业的发展。母猪的科学养殖,与猪群数量的增加以及养猪户的经济利益等有密切联系,所以养猪户要制定妥善的母猪养殖方案,防止母猪流产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褐黄血蜱是我国中东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优势蜱种,其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由于该蜱偏好于侵袭野生动物,尤其是刺猬,故长期被忽视。该论文对褐黄血蜱产卵和孵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褐黄血蜱卵呈椭圆形,其大小约535.63μm×361.56μm,重量0.064 mg。26℃~30℃均是褐黄血蜱产卵的适宜温度,在这些温度下,雌蜱产卵量与体重有正相关关系;产卵过程受培养温度、雌蜱体重影响较大。在26℃~30℃下,孵化温度升高则孵化时间缩短。32℃不是孵化褐黄血蜱卵的最适温度。研究温度对黄血蜱产卵和孵化的影响,对建立实验种群、开展试验研究和防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川山×蜀水"原种性状。通过加强桑园管理、饲育管理、防微控微、防混防杂、种茧保护等关键环节的配套技术处理,提高"川山×蜀水"原种的繁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辣椒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培养基理化性质、各类植物激素和防褐化添加剂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愈伤组织褐化机理、再生苗移栽的方法等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辣椒的快繁育苗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旨在满足马铃薯生产中茬口衔接、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利气候下稳产等对马铃薯出苗早、齐、壮的需求,以‘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用基于有益活菌或工程菌提取物的5种生物制剂进行种薯处理,对多重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5种生物制剂较常规化学制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种薯萌芽和芽根同生,出苗期提前2~7天,播种后49天的出苗率提高3.33%~17.78%。其中,表现最好的为酵母核苷酸衍生物和VDAL,种薯萌发和生根均显著高于对照。霜冻后,生物剂拌种处理在恢复前期促进植株生长,由此促进恢复后期的块茎发育,较常规化学处理增产8.39%~24.03%,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保产效果。多马道黑、酵母核苷酸衍生物、根肽和VDAL体现出较好的保产效果,可作为种薯处理剂投入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补播乡土物种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溚草(Koeleria cristat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混播组合,于2017年在青海省贵南县天然草地上进行补播。试验采用方差比率法(Variance ratio,VR)、M.Godron贡献定率法(Contribution law)以及生物量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种组合补播后使得群落联结性降低、生物量稳定性增大,群落整体稳定性增强,正向着稳定方向发展;5种组合中,组合D (扁蓿豆+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异针茅+溚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最大,是对草地恢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本试验筛选出了对草地生态修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为草地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业科学》2021,38(1)
《猪业科学》杂志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内容充实、实用,每期一个主题,充分挖掘、深度报道、全面分析,全面反映养猪产业的最新成果、发展动态和市场经济信息。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适应现代"读图时代"潮流。1内容本刊主要栏目有主题策划、国际瞭望、猪场兽医、营养与饲料、环境与设施、猪群保健、遗传改良、生产管理、地方猪种、猪场人才等。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9):34-38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对饲喂霉变饲料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20日龄的600只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空白对照组(Ⅰ组):饲喂正常玉米日粮;阴性对照组(Ⅱ组):饲喂用50%霉变玉米替代正常玉米的日粮;试验Ⅲ、Ⅳ和Ⅴ组,饲喂在阴性对照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添加量分别为1.0‰、2.0‰和4.0‰。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霉菌毒素显著降低蛋鸡产蛋率、显著提高日耗料量、料蛋比和破软壳率;与阴性对照霉菌毒素组相比,2.0‰和4.0‰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组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显著降低日耗料量、破软壳率和料蛋比,其中以4.0‰添加量组效果最优。(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饲喂霉菌毒素日粮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蛋黄色泽分别降低19.44%、16.29%和20.50%,差异均显著(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0‰和4.0‰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量组蛋壳厚度分别提高20.69%和27.59%、蛋壳强度分别提高17.79%和15.77%、4.0‰添加量组蛋黄色泽提高19.00%,差异均显著(P<0.0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霉菌毒素显著提高了血清中ALT、AST和ALP含量。4.0‰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分别降低25.04%、16.19%和17.46%,差异均显著(P<0.05)。由此可知,霉变饲料中添加该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能够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及减轻毒素对肝脏的损伤,综合比较以试验Ⅴ组4.0‰添加量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9,(9):64-65
茶叶产业是大别山区的支柱产业,也是山区农村脱贫的主导产业,为了加快脱贫步伐,必须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为大别山区低产茶园的改造提供参考,从改树、改土、改园、管采等方面提出了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