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296篇
综合类   25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土壤颗粒大小对水,肥保持和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试验利用电导法在稳态供水条件下,对不同粒级土壤中溶质的移动及其施肥土壤中N的向下迁移过程及迁移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讨论了土壤颗粒大小对土壤持肥,持水特片的影响,并揭示了不同粒土壤不溶质N的迁移与水分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蓟县位于天津市北部,早实核桃主产区位于燕山余脉黄崖关长城脚下,年平均气温11.5℃,年均降水量652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平均日照时数2 657.7 h,无霜期196 d。土壤类型为淋溶褐土,土层较厚,通透性好,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0.7%左右,全氮0.08%以上、全磷0.04%以上、速效钾275 mg/kg,并富含锰、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p H值6.2~7.1,部分地区有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声波对化肥控失材料(LCM)进行修饰改性,结果表明对硫酸铵的控失效果随处理时间呈现先升高然后降低的规律,峰值出现在5min.本文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有机培肥对土壤优势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采用原状土柱模拟淋溶的方法,对土壤优势流中养分淋失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经有机培肥后,明显降低了优势流中各种养分的淋失速度,从而使养分的淋失总量减少,为未施秸秆处理的1/3左右.有机培肥土壤对于淋溶液中养分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在淋溶液中养分浓度总体降低的同时,各种养分的浓度降低的幅度又有所不同,其中对水溶性K和铵离子的效果最明显,而对硝态氮(NO-3-N)保持作用则相对差些.上述结果说明,有机培肥对减少土壤优势流造成的土壤养分淋失以及降低地下水污染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三峡库区万州段具有代表性母岩和土壤作为研究样点,测定了土壤和母岩中Si、Al、Fe、K、Mg、Ca、Na等几种风化成土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表明:母岩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Si>Al>Fe>K>Mg>Ca>Na,其中Fe、Ca、Mg、Na、K高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而Al介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之间,Si的平均含量则低于背景值;灰岩区上的土壤中,Ca、Mg、K元素最高,砂岩母质区的土壤风化素含量较低;而碎屑岩类中,泥岩区土壤风化元素相对较高,粉砂岩区土壤风化元素含量介于泥岩与砂岩区之间;母岩的淋失强度为Ca>Mg>Al>Si>K>Fe>Na,Na元素的迁移程度小,是由于母岩中Na元素对土壤的不断补充。因此以土壤中风化元素含量为基础计算的风化指标,难以反映亚热带温暖潮湿地区的成土风化过程,常用的土壤分子硅铝率和硅铁铝率也不能指示所有土壤的风化成土作用程度,只适用于判断风化初期或成土作用早期。  相似文献   
7.
康健 《吉林蔬菜》2008,(3):88-88
保护地蔬菜与露地蔬菜相比在栽培时施肥次数多,施肥量大。在保护地内,由于免受雨水的淋溶作用,土壤内矿质元素肥料流失少,同时保护地的蔬菜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致使这些肥料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很容易造成保护地蔬菜肥害,现将几种肥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是评估使用GIS、GPS、计算机模拟和遥感等技术降低中心旋转灌溉制下土壤NO3-N淋溶量的效果。试验发现采用精准农艺技术的生产区土壤NO3-N残留量和潜在淋溶量与其它区不同。这种差异与土壤质地呈负相关(P(0.0001),在低产沙壤区土壤残留NO3-N较低,潜在NO3-N淋溶率较高。可见,遥感等精准保护技术是一种具有降低NO3-N淋溶量提高N的使用效率潜能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模拟基质柱淋溶实验,对添加3种不同材料的发酵床秸秆垫料栽培基质淋溶液的pH值、电导率、总氮、硝态氮、总磷、铁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保水剂对基质发挥保水储水作用在淋溶中后期,生物炭则在淋溶前期,而草木灰加速了基质柱水分的淋失;保水剂不能协助生物炭减少基质淋失水分,但能协助草木灰减缓水分淋失;添加保水剂、生物炭及草木灰均使基质淋溶液的pH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添加保水剂和生物炭能降低基质总氮和硝态氮淋失;保水剂会加速基质总磷的淋失,而草木灰能显著减缓基质总磷的淋失;添加3种材料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第1次淋溶液中铁、铜和锌的含量;草木灰吸附金属离子的能力高于生物炭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轮作区常年浅耕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犁底层增厚与土壤板结的问题,研究深耕(打破部分犁底层)与施肥方式对稻田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渗漏量、氮素淋溶量及氮素形态的影响,阐明稻田氮素淋溶量与耕作、施肥方式的响应机制,为稻田合理耕层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基于2015年安徽省舒城县设置两种耕作方式(旋耕12 cm、深翻20 cm)、3种等氮量施肥方式(仅施化肥处理T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T2、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处理T3)的田间定位试验,2019—2020年监测土壤容重与紧实度以及稻季水分渗漏与氮素淋溶量。(2)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深翻30 cm(打破犁底层)对稻田水分渗漏量的影响。【结果】(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深翻20 cm较旋耕12 cm降低了耕层土壤容重与紧实度,但没有显著增加水稻生育期的水分渗漏量,仅在分蘖期增加7.4%,孕穗期之后无显著影响。(2)土柱试验结果显示,深翻30 cm(打破犁底层)水分渗漏量较旋耕12 cm和深翻20 cm显著增加,淹水时分别增加19.0%与11.0%,非淹水时分别增加23.0%与21.5%。(3)田间试验水分渗漏液中的氮素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T3较T1和T2处理在水稻进入孕穗期后显著降低渗漏液中硝态氮的浓度;各施肥处理间铵态氮浓度差异不显著。(4)从整个水稻生育期看,两种耕作方式对氮素淋溶量影响不显著,而3种施肥方式下氮素淋溶量存在明显差异,T3处理降低了氮素淋溶量。深翻条件下T1、T2与T3处理氮素淋溶量分别为10.69、11.74和9.14 kg N·hm-2,旋耕条件下分别为9.83、11.21和8.58 kg N·hm-2。【结论】深翻20 cm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但不会增加土壤水分渗漏及氮素淋溶;相同耕作方式下,有机与无机肥配施不会增加土壤水分渗漏与氮素淋溶。因此,在长江中下游黏质且犁底层厚(如红黄壤型)的水稻土区,部分打破犁底层,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可构建深厚肥沃的耕作层,且不会增加水分渗漏和氮素的淋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