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繁忙或情绪紧张,不少妇女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小便急了本应该上厕所,但却强行忍尿。长期如此,便会导致膀胱括约肌松弛,一旦小便稍急便难以控制甚至逸出。这种病症一般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其治疗方法分列如下。(一)肝气郁结型:工作紧张而且繁重,精神压力大,有的甚至出现失眠,舌红苔白不厚,脉弦。可用:柴胡6~9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郁金15克,白术10克,石菖蒲8克,车前子12克,合欢皮15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相似文献   
2.
马鞭草系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盛产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多生长于农村荒地、草坡。夏秋季采收后除去杂草,晒干即可入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马鞭草含有马鞭草甙、β-胡萝卜素、强心甙,对常见致病细菌如白喉杆菌,尤其是对导致疟疾的疟原虫具有杀灭功效而能治疗疟疾,还可杀灭致病的钩端螺旋体。以下介绍简便、经济、有效的马鞭草防治疾病的组方,供对症选用。一、预防疟疾及治疗疟疾初起在疟疾流行季节,可用:马鞭草30克,青蒿15克(后下),甘草8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每天1剂,连服2剂,以后每剂服2天。可预防疟疾。如在疟疾流行季节被蚊子叮咬后  相似文献   
3.
山芝麻又名假芝麻,为梧桐科小灌木,高约1米。生长于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及西南地区的荒地山坡上,果实成熟后,种子如芝麻,故而得名。割取成熟植株,除去杂草,切成3厘米长的小段,晒干,贮于阴凉处即可入药。中医认为,山芝麻味辛、微苦,性凉,具有解毒、清热、消肿、降压等功效。临床用量为每剂药10~18克。  相似文献   
4.
申霞 《农村新技术》2007,(11):45-45
一、治月经不调(柴芍调经汤,朱南孙拟方) 柴胡6克,白芍、女贞子、白茅根各12克,旱莲草、麦冬、地骨皮、香附、地榆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餐前及晚餐后1小时温服.  相似文献   
5.
昙花又名金钩莲、叶下莲,系仙人掌科昙花属灌木状肉质植物。多在春末、夏季、初秋开花,数分钟花朵即萎缩、凋谢,故有"昙花一现"的成语。昙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花、茎叶均可入药。其栽培和繁殖方法简易,可盆栽或种植于庭院空地。栽植方法:将一条老叶剪下,将其2/3长度埋入泥土  相似文献   
6.
两面针系芸香科植物,广西民间称为上山虎、下山虎,广东称为入地金牛,以枝或根入药。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尤以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福建居多。我国古代医籍《神农本草经》记载,两面针"主风寒湿痹,厉节痛,除四肢厥气、膝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两面针具有镇痛、镇静作用,镇痛具有中枢性,还有强心和抗癌功效。但它有一定的毒性,用作内服的煎剂时,成人剂量为5~10克,孕妇忌内  相似文献   
7.
李平 《农技服务》2003,(10):59-59
<正> 1、冷服 解毒、止吐、清热药应待药液冷却后服用。 2、温服 凡平和补益的汤药均应温眼。 3、热服 凡解表类汤药均应热服,以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通血脉的汤药也应热服, 4、餐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用于治疗肝贤虚症和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汤药应在餐前  相似文献   
8.
衣鱼,为衣鱼科昆虫衣鱼的全虫,又名白鱼、蟫、铰剪虫、壁鱼,是家庭害虫,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在野外常栖息于树叶、石块下或青苔上,在室内则潜藏于书柜、衣柜中,蛀食书籍、衣服.成虫产卵于缝隙中,生长2~3年即可繁殖下一代.  相似文献   
9.
<正>贫血在祖祖国医学属"虚证"范畴,虚证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疗方法进行调治:1.龙眼红枣粥: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  相似文献   
10.
毛麝香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山野草丛中,叶、根皮均含有浓烈香味,民间多用于治疗劳损所致关节、肌肉疼痛,故被称为毛麝香。它是玄参科植物毛麝香的全草,高30~60厘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毛麝香含黄酮甙、酚类物质、氨基酸和挥发油。临床实践证明,毛麝香具有较好的消炎止痛功效,常用剂量为10~16克,水煎服,可用于治疗下列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