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5篇
综合类   246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永波  林炎照 《种子科技》2001,19(6):360-361
特优 70系三明市农科所用特 A与明恢 70培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组合。 1996年我区引入亲本试制至今 ,平均亩产 15 0~ 2 0 0 kg。2 0 0 0年我区制种 2 10亩 ,入库种子 4 2 t,平均亩产 2 0 0 kg,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产量结构是 :亩有效穗 16万穗 ,穗总粒数 116 .8粒 ,穗实粒数 6 2 .4粒 ,异交结实率 5 2 .9% ,千粒重 2 7.4 5 g。高产制种的技术调控措施是 :1 根据我区气候规律与制种地小气候特点 ,切实调控确定好特 A制种的“四期”水稻制种应根据亲本特性 ,把两亲本制种最关键的抽穗期、扬花授粉期、成熟收获期以及母本特 A减数分裂期安排…  相似文献   
2.
特优航1号在皖西作再生季稻栽培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可适宜在皖西作再生季稻种植,且效益较显著。并总结提出其作再生季稻栽培的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选育的,2003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晚季在闽侯县南屿镇“省千亩水稻新品种示范片”试种,结果表现产量、米质等都较好,获得农民的认可。 一、产量表现 该组合产量结构合理,亩有效穗18.4万,穗长25厘米,每穗总粒数125.6粒,每穗实粒数102.1粒,千粒重30.5克,亩产506公斤,比对照两优2186亩增91公斤。  相似文献   
4.
《福建稻麦科技》2006,24(2):F0003-F0003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其恢复系航1号是1996年用明恢86干种子通过卫星搭载后,经福州,三亚、上杭、南靖等不同生态地点的种植,穿梭选择,定向培育,选育而成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5.
6.
7.
温玉珍  陈梅香 《种子》2005,24(5):95-96
特优923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不育系龙特甫A与恢复系福恢923配组育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进行了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在邵武市沿山镇百樵村进行特优923烟后大面积连片高产配套技术示范种植,2004年10月19日经省科技厅有关专家实地测产验收,平均单产达674 kg/667 m2.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特优航2号参加福建省区试、生产试验以及在龙海示范种植的表现。调查了特优航2号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明确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占4个构成因素总贡献率的86.39%。据此提出特优航2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锦泉 《种子》1992,(2):67-69
特优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用(威41A/龙特浦)//明恢63配组而成的籼型杂稻组合。1988年参加全国南方单季稻区域试验,比汕优63增产6~8%。1989年已扩种15万亩。为了缓和种子供求关系,泉州市在市县联合制种基地开展春制特优63高产因素与  相似文献   
10.
孙明法  姚立生 《种子》1997,(4):30-3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优55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揭示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攻足穗,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粒重”,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