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猴樟与油茶共生及成为马尾松的伴生树种的可能性,采用枯落物浸提液的方法研究了油茶叶浸提液对猴樟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油茶叶浸提液对猴樟幼苗地径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RI>0).其中,0.004g/mL和0.000 1 g/mL对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0.002 g/mL和0.001...  相似文献   
2.
猴樟,俗称银樟,为樟科樟属树种。高大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宽广,叶片油亮发光,因叶背面被银白色粉而得名。它生长迅速,树姿优点,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和庭园树种(见右图),在湖南、湖北等省广泛栽培。猴樟通常用种子繁殖,但只有成年树才结种,而成年树的数量比较少,因而繁殖较困难。为寻求新的方法,我们对猴樟进行了扦插试验,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扦插苗繁殖系数大,须根多,生长迅速(见下图)。具体方法如下: 扦插时间以3月上中旬、樟芽饱满而未萌发前为宜,此时  相似文献   
3.
猴樟苗木年生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猴樟一年生播种苗和移植苗统一定株观测的方法 ,搜集了观测的数据 ,用理查德方程拟合了生长过程 ,根据模型行为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苗增长率的旬变化。对年生长规律的分析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然降温过程中猴樟和香樟幼苗的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猴樟、香樟当年生幼苗为材料,研究10月至次年3月自然温度变化对猴樟和香樟幼叶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2种樟树叶片中的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SOD呈现升-降-升-降的双峰曲线;脂肪酸组成成分主要有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IUFA值(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变化趋势与亚麻酸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猴樟的MDA含量、SOD活性及IUFA值高于香樟,综合各项指标,猴樟幼苗的抗寒性略强于香樟。  相似文献   
5.
猴樟1年生播种苗培育技术及生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猴樟引种江西后种子的采集、处理、贮藏以及猴樟播种育苗、芽苗移栽、苗期管理、苗木越冬防寒等育苗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猴樟与香樟苗期生长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样调查猴樟和香樟1年生实生苗生长性状,如苗高、地径、主根长度、侧根条数(>5 cm的Ⅰ级侧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鲜重,并对调查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猴樟各项主要生长指标均优于香樟。  相似文献   
7.
不同岩性土体对猴樟生长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黔中地区7种不同岩性土体进行栽植猴樟的试验研究,其初步结果表明;猴樟对不同的岩性土体有不同的生长效应,从高与地径生长看,以灰质白云岩,玄武同夺和变余砂岩上为好;而在第四纪粘土和紫色砂岩上较差。从成活率看,猴樟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同属樟科的树种-檫木。通过试验,本文还对相应立地条件下进行针叶树与阔叶树的轮作,以改善针叶人工林地力衰退现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格育苗容器对猴樟1年生苗生长的影响,为培育优质阔叶树种容器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黄心土+20%火烧土+10%草炭土+20%河砂为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大(15 cm×18 cm、16 cm×16 cm)、中(12 cm×15 cm、13 cm×13 cm)、小(10 cm×10 cm、10 cm×10 cm)3种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和黑色塑料育苗钵对猴樟1年生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叶绿度(SPAD值)、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大规格容器猴樟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均大于中、小规格容器猴樟苗.大规格白色无纺布袋黑色塑料育苗钵猴樟苗的苗高、地径、总干重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极显著(P<0.01)高于小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和黑色塑料育苗钵的苗高、地径、总干重和苗木质量指数.不同类型容器对猴樟苗的苗高及苗木质量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大、中和小规格白色无纺布袋猴樟苗的地径及生物量总体上明显大于黑色塑料育苗钵的地径和生物量,白色无纺布袋猴樟苗的SPAD值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黑色塑料育苗钵猴樟苗.[结论]白色无纺布袋育苗比黑色塑料育苗钵育苗更有利于促进猴樟苗地上部生长;猴樟育苗以选择容量稍大的容器为宜,以装基质后口径15 cm、高18 cm的白色无纺布袋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宜培养猴樟容器苗的基质及配比,为培育优质猴樟容器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蛭石、珍珠岩、生红壤、火烧土、河沙、泥炭和木屑配制成6种配比的栽培基质(处理1~处理6)进行猴樟一年生容器苗培育试验,幼苗生长停止后测定分析各处理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一年生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及叶片叶绿度(SPAD值)、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影响.处理5(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3:1:3:1)的苗高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41.72 cm和5.03,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除处理4(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5:2:1:2:1)外的其他处理,地径(8.36 mm)和总干重(29.46 g)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处理4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2.97 g/100 g)极显著高于除处理2外的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1.26 mg/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处理4的SPAD值(36.12)明显低于除处理2外的其他处理.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4和处理5猴樟容器苗的综合品质较佳.[结论]适宜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生长的栽培基质及配比为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5:2~3:1:2~3:1.培养基质容重过小其保肥性能越差,且不利于猴樟发达根系的固定,因此在培育猴樟容器苗木时宜选择重型基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