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1篇
  1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20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德臣 《茶报》2004,(1):39-40
陆羽对唐代茶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绝不是说唐代茶文化的创造者只有陆羽一人,更不是说唐代茶文化仅表现在《茶经》一书上。唐代茶文化是无数普通人和许许多多各阶层人共同创造的,它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2.
电脑高温彩色瓷像一次成像技术是江西省宦春市实用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原手工一次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电脑科技于1998年研制而成的新一代快速制作彩色瓷像新技术。全套设备造价约2000元(包括电脑、扫描仪、彩色喷墨打印机和电烧炉等),以普通建筑陶瓷为基材,制作一块10寸彩色瓷像,综合成本2元,每块收费100元~200元,每人日可制作100块,利润可观,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既体面叉赚钱的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3.
陈耀铭  寇丹 《农业考古》2002,(2):157-159
紫泥砂器的起源 ,自 1 976年宜兴羊角山发现烧制紫砂器的龙窑 ,并有六角、龙首圆形和带提梁的水柱、流、盖、的等完备的壶形实物以来 ,把紫砂壶器的出现 ,从明代推至北宋 ,也就是说推前了 50 0年左右。与实物相印证的文字有 :梅尧臣 :“紫泥新品泛春华” ,“雪贮双砂罂”。欧阳修 :“喜共紫瓯饮且酌”。米芾 :“雪溅紫瓯圆”。蔡司 :“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 ,有‘且吃茶 ,清隐’草书五字”。但是 ,紫泥或紫瓯是不是现代的紫砂 ,有人就有不同看法 ,例如叶荣枝先生 1 979年在《香港新亚书院三十周年校庆艺刊》上著文认为“梅尧臣的诗句……是…  相似文献   
4.
《农电管理》2004,(5):40-40
抚顺电瓷新型绝缘子通过鉴定抚顺电瓷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ZSW1.1-800/12.5棒形支柱瓷绝缘子,日前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专家认为,产品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对提高我国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满足西北电力建设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百万伏级超高压输变电产品研制积累了经验。抚顺电瓷新型绝缘子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5.
潮州工夫茶     
陈森和 《农业考古》2004,(2):149-153
潮州工夫茶以其独特的茶艺及色、香、味俱佳的特色饮誉海内外,深受广大潮人的欢迎。凡有潮人聚居的地方,不论城乡、男女、老幼,人人都饮工夫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套或几套精美的工夫茶具。茶是每天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接待客人的珍贵饮料。  相似文献   
6.
茶与茶具     
饮茶的习俗 ,饮茶的艺术 ,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茶录》、《大观茶论》、明代《阳羡茗壶系》中作了大量的论述。据载饮茶始于东晋 ,兴于唐 ,盛于宋代。我国饮茶习俗历史悠久 ,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 ,已成为文化中的一部分。俗语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为获得饮茶的视觉艺术效果和文化氛围 ,当然就离不开茶具 ,茶具随着陶瓷历史发展而发展 ,由粗到精 ,由大到小 ,由简到繁 ,同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是艺术化、工艺化、技术化的发展过程。在唐以前人们是将盛饭的盂用作茶具 ,二者兼容。到唐代便流行饮用饼茶 ,饮用茶具是盏。…  相似文献   
7.
明月 《福建茶叶》2016,(2):137-138
功夫茶具是泡制及品饮功夫茶时所用到的器物,技术性与艺术性兼而有之。本文着重介绍了十二种功夫茶具的功能及其设计特点,并将人文理念与茶具设计相融合,指出现代功夫茶具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桦树皮茶具艺术是鄂伦春族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桦树皮茶具艺术的发展与鄂伦春族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也凸显着鄂伦春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然而,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鄂伦春族生活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生态环境的改变,对桦树皮茶具艺术的自然保护与自然传承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在对鄂伦春族桦树皮茶具艺术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鄂伦春族桦树皮茶具艺术保护与传承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烟花扬州茶     
饮茶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然而,茶是一种雅物,也是俗物。茶一旦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它便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便染几分铜臭;行于戏场,便染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便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便染几分小家子气。而对于江苏扬州人来说,他们的茶道之风,倒少了几分市侩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翻译学视角对比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及戴维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对《红楼梦》栊翠庵中各种茶具英译的识解重构过程,解释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及戴维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翻译时的认知活动。结果表明:由于译者对于我国茶文化的理解不同,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同一茶具进行了不同的识解重构并采用了不同的译法进行翻译,结果导致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及戴维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对于茶具的译文各有优点与不足,有一些茶具两者的译文都与原文意思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