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昼夜生物节律是生物体适应昼夜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代谢调控功能,对机体的能量代谢以及消化道能量物质的吸收也有一定的调控功能。本文从昼夜生物节律对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对消化道微生物代谢与上皮能量物质吸收的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为从光照环境改善的角度来调控消化道营养素代谢、宿主生产性能等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昼夜生物节律是生物体适应昼夜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代谢调控功能,对机体的能量代谢以及消化道能量物质的吸收也有一定的调控功能。本文从昼夜生物节律对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对消化道微生物代谢与上皮能量物质吸收的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为从光照环境改善的角度来调控消化道营养素代谢、宿主生产性能等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褪黑素主要是由肠嗜铬细胞分泌,具有一定昼夜节律性。褪黑素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或NF-κB等调控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进而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群体结构以及某些细菌的昼夜节律。本文主要对近几年胃肠道褪黑素的合成分泌及其生理功能、肠道微生物节律性以及褪黑素对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胃肠道褪黑素与菌群之间调控关系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物钟是生物的计时机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列所决定,使行为、生理和新陈代谢的内部循环与外界环境周期性同步。本文就生物节律系统、生物钟的调控基因、生物钟对营养生理代谢和消化器官的调控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莆田市荔城区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台湾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相近、生物节律相似、宜种性相同,给对台农业合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荔城区物质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设施完善,集聚了地理区位优势、投资环境优势、技术人才优势、自然条件优势等4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Kiss-1基因编码的Kisspeptins可通过其受体GPR54的介导来调控哺乳动物生殖内分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Kiss-1基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影响滋养细胞浸润、启动动物青春发育、调控能量平衡以及生物节律的功能。因此,本文就Kiss-1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产业》2012,(9):74-74
天亮醒,天黑困,到了饭点想吃饭,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其实都受到生物节律的调控。经过在地球上亿万年的进化,人的内源性日节律——也就是生物钟——和地球自转周期同步,大约为24小时。生物钟能够追踪时间变化并对环境产生“预知性”反应。打比方来说,即使离开了钟表、日照等时间提示,人和动物还是能够在内源性生物钟的指引下“自发”地产生节律行为,例如睡眠、觉醒等。  相似文献   
8.
卡片     
宝宝需要吃牛初乳吗?近日,一则来自卫生部的消息再次让很多父母精神紧张起来:自2012年9月1日起,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将不得再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尽管都是初乳,不同的哺乳动物之间,初乳的成分却往往有很大差别。比如,牛初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要远高于人初乳,而且主要以酪蛋白为主。牛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含  相似文献   
9.
生物钟节律基因CCA1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一条包含1902 bp开放阅读框的杨树CCA1基因cDNA序列,其编码63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8.90 kDa,等电点为6.33.分析显示含有1个Myb-like DNA结合域及2个蛋白跨膜结合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PtCCA1基因主要在杨树叶组织中表达;随着光照时间的变化,该基因在杨树中的表达量呈现白昼不断降低而夜晚逐渐升高的昼夜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PtCCA1基因在调控杨树光周期响应途径中的功能以及杨树光周期敏感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物节律广泛存在于生物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节律的认识已经进入了分子阶段。生物钟基因产生和控制昼夜节律的运转,PER基因是人们第一个鉴定和克隆的生物钟基因。人们不仅研究了解了PER基因的结构及其在生物钟机制中的作用,而且对其在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光照是人们生物节律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光照对PER基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