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东坎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对田藕、荸荠、慈姑等水生蔬菜周年复种,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既使低洼田得到充分利用,又使种植效益显著提高,每667平方米(1亩)平均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早熟田藕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明 《科学种养》2011,(11):26-26
我县地处环鄱阳湖经济区,历来有种植早熟田藕的传统,在种植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4月上旬定植的莲藕6月底至7月下旬就可以采收上市,此时市场货源紧缺,莲藕价格是秋后的两倍,经济效益好,值得大力推广。现将早熟田藕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东河田藕双季栽培技术,是义乌市城西街道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形成的田藕高效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以早熟、优质、高产的东河早藕为基础,利用大棚设施,通过科学管理,使春藕提早到5月中旬上市,填补了5~7月近3个月的鲜藕市场空档,每1hm2双季鲜藕产量52500kg,产值90000元以上,最高产值达到180000元。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65%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和6%密达颗粒剂防治藕田螺蛳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5%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在藕田水深30cm时,采用对水泼浇的方法施药,效果明显,但用量稍大,对田藕有轻度伤叶现象;建议每100m2用量为75g。6%密达颗粒剂在干水田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田藕基本无伤害,但其成本是65%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的2~4倍。  相似文献   
5.
导读:早熟田藕-秋甜玉米-绿肥草籽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不仅解决了不同作物高效轮作配茬问题,还改善了农田土壤性状和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了耕地和光温资源,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效益,全年两茬每667 m2可获纯收入9500元,是一项实用简单的高效配茬模式,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棚田藕早熟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利用大棚保温技术,结合双季田藕的春藕于5月中旬上市,填补了6月份前后近2个月无鲜藕供应的市场空档,实现了鲜藕周年上市。夏藕不用商品藕作种,生产成本极低,8月上旬可采青荷藕。8月20日前采收的夏藕田,还可再生产一季秋藕,秋藕是来年较好的种藕。应用本项技术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m^2双季鲜藕产量3500kg、产值5300元,净收入3300元。该项技术1994年开始研究并初获成功,经连续多年的不断试验,示范,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双季早熟田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双季田藕春藕“六改”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樟义  张尚法 《长江蔬菜》2011,(16):112-114
双季田藕(Nelumbo nucifera)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项把莲藕一年一季的传统栽培模式改为春藕—夏藕双季栽培的新模式,其中,春藕和夏藕都是以定植时间命名。双季田藕的春藕5月上旬上市,7月中旬采收结束,填补了浙江地区6月前后2个月左右无鲜藕供应的市场空档,实现了鲜藕周年上市,不仅使藕农增产增收,而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莲藕的食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田藕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主要性状的比较表明 ,大棚栽培田藕可以显著提早采收期 ,增收显著 ,是值得保护地栽培地区推广应用的 1种新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1品种特点近年来引进的田藕新品种"苏州漂花藕",与过去的老品种比较,有着显著的优势。1.1商品外观好。成藕一般为3节,各节间长度均匀,颜色为乳白色,品质好;而老品种往往是第3节较长,表皮黄斑多,商品性差。1.2易采收。"苏州漂花藕"入土浅而均匀,它  相似文献   
10.
穆勒 《当代农业》2014,(3):62-62
浙江省宁波市农科所在中国淡水水产研究院、宁波农科院专家的支持下,开展了“藕一鳖一螺一萍”共生生态系的利用项目课题研究与实践,在项目实施的藕鳖共育套养田中,田藕“余藕一号”亩产量4750公斤。市场售价每公斤2.oo元,亩产值9500元,扣除种植成本和次品损耗44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