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查清安徽省冬至县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淡水湿地植被恢复前、后的植物资源,作者于2007年5-7月和2009年4-9月,用相邻网格法对安徽升金湖(上湖、中湖及下湖)湖边的湿地草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1-4],通过调查、标本整理鉴定和查阅资料,发现了1个安徽地理分布新记录科--沟繁缕科(Elatinaceae)和3个新记录种,即沟繁缕科的三蕊沟繁缕(Elatine triandra Schkuhr.)、莎草科(Cyperaceae)的羊角苔草(Carex capricornis Meinsh.)和檀香科(Santalaceae)的急折百蕊草(Thesium refractum Mey.)[5-14].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17,(11):11-14
为优化百蕊草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本试验以野生百蕊草的叶片及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研究外植体消毒时间、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芽苗诱导、增殖、壮苗的影响,以提高外植体诱导率和瓶苗增殖率。结果表明:(1)75%的酒精溶液消毒10 s后0.1%的氯化汞溶液浸泡8 min,外植体消毒效果最佳;(2)最适初代培养配方为MS+2.0 mg·L-1 6-BA+0.13 mg·L-1 NAA,增殖继代培养配方为MS+1.5 mg·L-1 6-BA+0.3 mg·L-1 NAA,健壮无根苗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1 NA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百蕊草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组织细胞特征及内源生长调节物质的变化规律,为建立百蕊草体细胞胚组培苗快繁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并为丰富百蕊草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态建成等基础理论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显微观察方法对叶片外植体诱导的百蕊草愈伤组织及不同分化培养时期的体细胞胚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并检测不同分化时期的体细胞胚内源激素和类似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态和细胞结构差异明显。体细胞胚分化经历的时期有多细胞原胚(PM)、球形胚(GE)、心形胚(HE)、鱼雷形胚(TE)和子叶胚(CE)等。内源激素及类似物中反式玉米素(tZT)含量与玉米素核苷(ZR)和吲哚-3-乙酸(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21*,r=0.536*),与脱落酸(AB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8**),tZT与IAA、ZR对百蕊草体细胞胚发生的作用相同。ABA含量与IAA和ZR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01*,r=-0.430*)。赤霉...  相似文献   
4.
高佳慧  张晓明  唐芳 《草地学报》2023,31(2):314-320
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是我国重要的中草药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有“植物抗生素”之美誉。针对百蕊草半寄生性、种子深度休眠、植株生长期短、休眠期长及繁殖效率低等特点,本文综述了百蕊草寄生生物学特性、实生植株的生长、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栽培利用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得出限制人工栽培种植百蕊草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类型、种子萌发和植株根部养分积累量等,并提出相关栽培方法,为深入研究百蕊草组培扩繁和栽培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39-3045
为了筛选出适合百蕊草阶段式培养的快繁方案,建立较为完善的百蕊草植株再生体系,为后期人工栽培和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茎、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和种类的激素配比以及外源添加物组合对百蕊草阶段式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百蕊草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萘乙酸(NAA)+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丛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噻苯隆(TDZ);繁殖阶段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NAA+0.5 mg/L6-BA+10 mg/L椰子汁;诱导瓶内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2.0 mg/L NAA+0.5 mg/L 6-BA+0.3 mg/L ABT。使用瓶外生根的方法时,百蕊草外植体用60 mg/L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1 h后诱导生根的效果最好。本研究优选的百蕊草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稳定可靠,可为后期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野生与人工栽培百蕊草5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百蕊草百蕊草素Ⅰ、山奈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山奈酚-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 表明百蕊草素Ⅰ、山奈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山奈酚-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  相似文献   
7.
百蕊草属药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概述了百蕊草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影响百蕊草愈伤组织培养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百蕊草幼嫩枝条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6-BA、NAA、2,4-D或其组合,碳源以及pH等因素对百蕊草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碳源对愈伤组织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对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的培养基最佳组合为MS+6-BA 1 mg/L+NAA 0.15 mg/L+2,4-D 0.1 mg/L,碳源中蔗糖显著促进了百蕊草愈伤组织的增长,以30 g/L的蔗糖为最佳;pH 5.8~6.0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结论]该研究为后续研究百蕊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4977-4986
本研究以正常生长和喷施硝酸银(1 mmol/L)诱导子处理的百蕊草植株作为供试材料,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000 platform)对百蕊草植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其黄酮类代谢通路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通过转录组测序共获得69 503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1 226 bp,48 666条被注释,其中9 192条Unigene在不同数据库都成功注释。KEGG分析获得黄酮类生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中,Unigene较多且有较高表达的基因有查尔酮合酶基因(CHS)、反式肉桂酸4-单加氧酶基因(CYP73A)、4-香豆素-辅酶基因(4CL)、邻羟基肉桂酰基转移酶(HCT),表达量相对较低的基因有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黄酮醇合酶基因(FLS)和黄酮醇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FG3)。本研究还绘制了百蕊草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此外,在百蕊草转录组中,检测到了32 008个简单序列重复(SSR)位点,长度为二碱基重复的SSR最为丰富,占34.22%;在单碱基重复和二碱基重复这两种类型中,最主要的优势重复单元分别是A/T和AG/CT。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百蕊草黄酮生物合成过程和关键基因克隆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百蕊草根系富含多糖、多酚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用传统方法提取总RNA难以有效将这些杂质去除。以百蕊草根系为材料,比较TRIzol法、CTAB-Li Cl法、SDS/酚法及改进TRIzol法4种方法对百蕊草根系总RNA的提取效果,并以电泳检测、D260 nm/D280 nm比值测定、RT-PCR试验等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能提取百蕊草根中总RNA,提取效果差异显著;改进TRIzol法提取总RNA的28S和18S条带清晰,无弥散,28S亮度比18S加倍,完整性好,无明显DNA或其他杂质污染,D260 nm/D280 nm值为1.8~2.0,D260 nm/D230 nm值大于2.0,总RNA得率仅次于TRIzol法;用改进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c DNA片段大小分布在0.2~2.5 kb,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提取的总RNA完全适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