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藤本植物在浙江采石场石壁生态复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省遗留有大量的废弃采石场,采石场石壁的生态复绿是整个采石场生态恢复中的重点和难点,选用合适的藤本植物,并辅之以合理的配置、养护方式和工程技术手段,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林苏小流域内的石壁坑水库是县城居民的饮用水源,它的生态功能与地位至关重要,2004年该流域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在项目实施中,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二大板块,三道防线,四个结合"进行治理,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 826 hm2,总投资1 237.94万元。目前,石壁坑水库的水各项指标一直保持或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标准,库区已成为生态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3.
山泉声     
杨敏 《国土绿化》2020,(5):59-59
走过苍茫的大山,迎面有一堵石壁石壁边,清风阵阵,凉爽怡人。席地而坐,闭目养神,耳边奔逐而来的是悠悠的蝉鸣、婉转的鸟语,还有其他的各种声音。那声音是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小的。忽然,耳边出现淙淙水声,似呢喃细语、低低诉说。睁眼静听,声音仍然盈耳。寻声而去,原来是一汪山泉。在大山里聆听泉声,真让人心醉。那山泉声,不急不慢,不卑不亢,涌得自在,鸣得自如。不因游人聆听而高响,也不因游人聆听而掩语。山泉声,向着青天,向着高山.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治理破损山体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山东省尤其是济南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治理破损山体的模式及投入运营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详细介绍了济南市自然、破损山体状况及所采取的关键措施,并指出了当前破损山体治理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石壁水库库区桉树林、马尾松林、杂木林3种主要林分枯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枯落物储量最大(9.42t/hm^2),其次为桉树林(7.55t/hm^2),杂木林最小(7.41t/hm^2)。桉树林、马尾松林、杂木林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84.36%、170.85%、119.90%;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09.25%、181.09%、136.04%。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桉树林14.99t/hm^2,马尾松林16.59t/hm^2,杂木林9.32t/hm^2。3种林分枯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按照W=aln(t)+b关系式增加,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按方程V=kt^n下降。研究表明石壁水库库区马尾松次生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大,杂木林持水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章以闽清普贤(中山寨)采矿点综合治理为例,探讨闽清县裸露山体综合治理的方案,提出裸露山体综合治理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清代石壁地区的森林契约及相关文献,从当地乡民的角度看,森林能为人们提供用材林木、避难场所和风水保障等经济社会产品,是闽西客家人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这使客家乡民对森林的经营方式不是任意开垦,而是因地制宜、立体经营,并利用宗族规约、经济惩罚、文化濡化等措施保护森林,既有效地利用了森林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森林的永续经营。  相似文献   
8.
石壁马尾松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福螯塘一座海拔500米的石壁上,生长着一棵马尾松。马尾松挤破石壁从缝隙中长出,生机盎然、苍劲挺拔、  相似文献   
9.
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开发利用保障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然而多年的开采,许多矿山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与隐患,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与复绿工作迫在眉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岭下镇王溪采石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环境现状调查,确定了PMS技术、植生袋围堰造坑植树技术、基质型容器苗种植技术、石壁藤本垂直绿化技术、坡脚挡墙回填土绿化技术、客土复垦技术和艺术景观再造技术7项复绿技术,并进行陡峻边坡、缓陡边坡、缓边坡和坡脚迹地分类复绿设计,达到了复绿效果,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同类矿山复绿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江南第一关     
《安徽农机》2004,(2):7-7
绩溪县伏岭乡东部,距县城25公里有石筑关隘,称“江南第一关”,海拔424米。关山峻山曾险要,岩石铁青陡立。高峰巨岩。南北夹峙,北岩石壁凿筑1400多级的栈道,宛若天梯。梯顶,一孔云天.即为“江南第一关”关口。右侧深涧中.一川乱石。如伏犀驯象.涧水冲漱其间,跌宕喧腾,撼人心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