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选用西德TATELA公司公雏216只,3×4复因子设计。试验磷源为国产商品饲料级磷酸氢钙,苏联产磷酸氢钙、苏联产磷酸三钙。设0.1%、0.2%、0.3%、0.4%四个无机磷添加水平。以玉米,大豆粕、玉米油配制成全植物性基础饲粮,分别添加上述三种磷源,共组成12种饲粮,每个饲粮组重复三次,每个重复3—3只鸡。出壳、21日龄、42日龄分别测定血清无机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增重。结果表明:不同磷源及无机磷水平对血清无机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二因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出壳、21日龄、42日龄三次测得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二次曲线变化,出壳时为12091U/L,21日龄最高(6631IU/L),42日龄又恢复到较低水平(1337IU/L)。三个日龄测得的血清无机磷呈对数曲线变化。不同磷源及无机磷水平对肉鸡增重有显著影响。苏联磷酸氢钙最佳,生物效价为国产磷酸氢钙的106%(100—115);苏联磷酸三钙较差,为国产磷酸氢钙的93%(80—101%)。添加0.3%0.4%无机磷对生长效果较好(P<0.05)。血清无机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各组体增重无相关。  相似文献   
2.
土壤磷酸盐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一定温度下磷酸盐和周边水体氧的同位素分馏仅受生物活动控制,因此磷酸盐氧同位素成为生态系统中磷源和磷循环研究的良好示踪剂。介绍了磷酸盐氧同位素研究应用的理论基础和近几年来针对土壤富含有机质,氧元素来源多样的特点发展起来的土壤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分析和纯化方法,综述了磷酸盐氧同位素在土壤磷源示踪和磷循环应用研究中的初步进展,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人工合成磷源在轻粘质潮土根际和本体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配施不同形态氮肥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作物耗竭引起根际所有形态无机磷不同程度的下降。施入土壤的DCP(CaHPO4 ·2H2 O)、OCP(Ca8(PO4 ) 6 )、Al P(AlPO4 ·nH2 O)等大部分转化为其它形态无机磷 ,而Fe P(FePO4 ·nH2 O)和FA(Ca10 (PO4 ) 6 F2 )大部分以自身形态存在 ,尤其是FA很少向其它形态转化 ,根际条件促进了它们向其它无机磷形态的转化。Al P和FA等的形态转化明显受氮肥形态的影响 ,Al P配施NO- 3 N下 ,绝大部分转化为磷灰石 ,NH 4 N配施下促进了FA向其它形态的转化 ,在所有的磷源处理中 ,根际和本体磷酸铁都有显著地增加 ,NH 4 N和CO(NH2 ) 2 处理下存在磷酸铁的根际累积 ;其次是磷酸二钙和磷酸铝也有明显地增加 ,二者存在根际的亏缺。不同磷源的形态转化规律与其有效性大小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以进口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 g左右的花(鱼骨)8周,研究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鱼骨)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鲭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鱼骨)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不同合成磷源的释磷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化学浸提方法,研究了5种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乙酸)对不同合成磷源的释磷效应。结果表明:供试有机酸(低浓度乙酸除外)均能促进不同合成磷源(DCP、OCP、FA、Fe-P、A l-P)中磷素的释放;其释磷效果与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强弱顺序依次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有机酸浓度越高其释磷效果越好;有机酸与氟磷灰石(FA)反应后,溶液pH值升高。低浓度条件下pH值变化较大,而高浓度条件下pH值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诱导天仙子发根.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改变培养基碳源种类、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和磷源的浓度,研究其对天仙子发根生长及莨菪碱和东莨菪碱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根诱导中,C58C1的诱导效率最高,达到84.85%.蔗糖为碳源,发根干质量生物量积累最多,莨菪碱质量分数最高;果糖为碳源,东莨菪碱质量分数最高.WPM基本培养基中,保持总氮源浓度为15mmol/L,当NO_3~-与NH_4~+的比例为2∶1时,发根在生物量积累、莨菪碱和东莨菪碱质量分数上都达到最高;而当全部为NO_3~-时,发根干质量最少且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质量分数最低.高浓度KH_2PO_4(5.00mmol/L)时,发根的干质量最大,低浓度KH_2PO_4(0.31mmol/L)时,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质量分数最高.  相似文献   
7.
<正>11月21日-24日,由四川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饲料磷酸盐论坛"在贵州福泉召开。来自国内外的饲料生产、流通企业代表,科研院所专家等200余人参会。论坛就饲料磷酸盐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高性能饲料磷酸盐的发展以及国外应用现状等行业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上,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德教授介绍说,目前,动物饲料中磷元素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磷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机磷固、液体培养基及各种基本培养基、磷源等对两株溶磷真菌(FC和H3)溶磷能力的影响,以获得最适合这些菌株发挥溶磷潜力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及含不同磷源(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酸氢钙和有机磷)、不同浓度磷酸三钙(0.3%、0.5%、0.7%、0.9%和1.1%)培养基的溶磷能力。【结果】FC和H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培养时间为5 d。分别在无机磷及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中培养7 d后,FC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NBRIY>无机磷>NBRIP>SP>有机磷>NBRIYP,H3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无机磷>NBRIP>SP>NBRIY>有机磷>NBRIYP。以4种不同磷酸盐为磷源,FC菌株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铝>磷酸铁>磷酸三钙,H3菌株溶解磷酸氢钙的能力较强,其次为磷酸三钙。在含不同浓度磷酸三钙的液体培养基中,两株菌株均能生长并具有溶磷能力,当磷酸三钙浓度为0.5%时,菌株溶磷能力最强。【结论】FC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NBRIY,H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磷培养基。FC和H3菌株对难溶磷酸盐均有溶磷能力,而对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较强;H3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制适用于南疆枣园的微生物菌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疆枣树根际解磷菌株P7(Bacillus,KF719307.1)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无机磷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和磷源的类型和比例,测定分析发酵液中水溶性磷含量和pH在120 h内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营养条件下发酵液中有机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结果】随着发酵时长的增加,发酵液中水溶性磷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可溶性淀粉和硫酸铵的质量比)为35︰1时,发酵液中水溶性磷含量均在培养96 h时增至最高,分别达到388.5、442.5、446.9 mg/L。当磷源为磷酸钙时,发酵液中水溶性磷含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在培养120 h时增至最高值362.4 mg/L。发酵液中水溶性磷含量与其pH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发酵时长的增加,pH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均在培养96 h时降至最低。解磷菌株P7在不同营养条件下主要分泌苹果酸和丁二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马来酸和富马酸也有少量分泌。当发酵液中D-半乳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磷酸镁为磷源、碳氮比为35∶1时,发酵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高,达26.8~28.7 mg/kg。【结论】不同营养因子条件下,解磷菌株P7的溶磷效果有显著差异,其溶磷效果随发酵液pH的降低而升高,pH的变化与有机酸的分泌密切相关。碱性磷酸酶对解磷菌株P7溶解磷酸钙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磷源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勇  李斌  吕颂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46-9148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对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生长和藻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影响。[方法]磷源分别为无机磷(NaH2PO4.2H2O)及有机磷源葡萄糖-6-磷酸(G-6-P)、甘油磷酸钠(G-P)、三磷酸腺苷(ATP)和卵磷脂(LEC)。[结果]海洋卡盾藻可以有效利用NaH2PO4.2H2O,对G-6-P、G-P、ATP也有一定的利用能力,但不能有效利用LEC。以NaH2PO4.2H2O、G-6-P、G-P和ATP为磷源培养的海洋卡盾藻的APA分别从起始的5.86 pmol/(cell.h)下降至第6天的1.25、1.12、1.58和1.72 pmol/(cell.h),而后分别迅速上升至7.35、4.14、3.55和6.25 pmol/(cell.h)。[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海洋卡盾的藻营养生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