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0篇
  30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降雪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机械损坏。由于雪的重力作用,积雪过厚,往往可将结构不坚固的大棚压跨。据测算,当积雪厚度为20cm左右时,每平方米雪可达20kg,667m2大棚的棚顶雪压可达13吨。如此沉重的负担对于竹木结构等简易大棚来讲是难以支撑的,很容易造成损坏。二是光照不足。雪天本身没有阳光,再加上为了棚室保温,棚外又要加盖若干层草苫子等覆盖物,使棚内光照严重不足,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三是冻害。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降雪过后往往伴随着低温,管理不当易使大棚蔬菜遭受冻害。预防措施:(1)改进大棚结构。有条件的可采…  相似文献   
3.
不同积雪深度对地面温度的增温效应孙军杰,于溪滨,郭松林,朱彦森(黑龙江省跃进农场气象站嫩江县161442)雪覆盖能提高地温,保护越冬作物安全越冬,这在许多农业气象专业书上都有定性介绍。但是不同积雪深度到底能使地温提高多少,以及如何利用其规律等的定量分...  相似文献   
4.
《长江蔬菜》2014,(5):63-63
正2月6日开始的今冬第二场雪,由于下得不是很大,也没有形成积雪,所以基本没有对我市农业造成影响。这场雪对镇江市粮食作物而言,缓解了前一阶段的旱情,而且由于温度不是过低,对现在具有一定抗冻能力的粮食作物而言,基本没有造成多大影响。我市农业专家建议,雨雪过后,广大农户关键是要清理沟渠,做好积水积雪的清理工作。同时,对大棚设施和畜禽设施要做好加固,防止垮塌的现象,对大  相似文献   
5.
一次降雪的积雪密实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冬季一次降雪后积雪厚度和积雪密度两个指标的持续测量,研究了观测期18d内的积雪密实化过程,分时段和观测时间点对两个指标的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比较发现积雪厚度具有更好的阶段变化特征,因此依据积雪厚度划分法,将积雪密实化过程分为剧烈变化期(前24h)、快速变化期(24h-48h)和稳步发展期(48h之后)三个阶段.其中剧烈变化期和快速变化期分别完成整个积雪密实化过程的52.63%和12.17%,说明积雪在前期较短时间内快速密实;短期内不同观测时间点的积雪密度由于受气温的主要影响出现小幅波动,14:00测得的积雪密度值最高,8:00和20:00差别不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季节性积雪积雪资源的估算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梅  李亮 《农村电气化》2005,(10):29-30
喀纳斯旅游风景区平均海拔1461m,年平均气温4℃,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41℃,最大风力32m/s,最大冻土深度1.7m,最大积雪厚度2.3m,地震烈度6°,污秽等级1级。山区冬季多雪,全年日照2946h,无霜期平均142天。喀纳斯景区贾登峪35kV箱式变电所,安装2台容量为1×3150kVA+1×2000kVA的变压器,担负喀纳斯景区贾登峪综合旅游基地的用电。变电所35kV侧单母线接线,一回电源进线由冲乎儿乡110kV变电所经52km35kV线路引入(其中2km为电缆线路);10kV侧单母线接线,出线4回,电容器馈线1回,为单星形接线。箱式变电所由布尔津县电力公司调度中心统…  相似文献   
7.
积雪覆盖下土壤热状况及其对气象因素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区在积雪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及气象因素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以野外实测试验数据(2013年11月8日—2014年4月28日)为基础,分析裸地、自然降雪、积雪压实和积雪加厚覆盖条件下5、10、20、40、60、100、140 cm深度土壤温度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影响土壤热状况的主要气象因素,进而统计土壤温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积雪的存在阻碍了环境与土壤之间的能量交换,引起土壤温度和土壤冻融过程的差异;随着积雪覆盖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冻融日期会出现延迟现象,土壤温度相对稳定在较高水平,并且地、气之间温差增大;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温度,积雪覆盖使得气象因素与土壤温度的关联度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干旱区提供冰雪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灾害防治的科学理论不服务信息。【斱法】采取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开展了2001-2017年积雪年内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分布变化原因斱面的研究。【结果】①天山中段SCP(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呈"单峰"型曲线,6月到最小值,12月到次年1月达到最大值,从2月开始逐渐下降到最小值;从7月初开始SCP开始逐渐上升到最大值。②天山中段年际SCP呈减少趋势、春季的SCP变化呈略微减少趋势、夏季不秋季SCP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冬季SCP变化趋势跟全年年际SCP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均呈减少趋势,最高值为98.6%,最小值出现在2009年为83.2%。③天山中段54.08%区域的SCD(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4.36%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45.92%区域的SCD呈增加趋势,其中3.03%区域呈显著增加趋势。④天山中段积雪不LST(地表温度)年际相关性呈负相关性比较明显,负相关占总面积的55.89%,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天山山脉,博格达尔;34.98%区域呈极显著负相关,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天山南北坡地区不阿克苏、库尔勒、博斯腾湖流域周边。【结论】天山中段积雪时空变化丌仅是LST变化的影响,还受人类活劢和海拔高度差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积雪融水是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积雪分布变化的监测对区域雪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灾害防治至关重要。基于内蒙古地区2001-2016年MOD10A2积雪数据对研究区进行分带提取,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积雪年内年际变化特征,结合气温和降水气象因素,分析其分布变化原因。研究表明:积雪面积、积雪覆盖率年内分布呈单峰形,10个海拔带的积雪期为9月到次年5月,峰值出现在冬季,积雪覆盖率增减的临界高度在952~1 114 m;不同高程带的积雪面积在春季、夏季、秋季整体上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年际变化规律,冬季整体上表现出"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规律;积雪面积受降水量和气温相互的影响,其中海拔高度可能起到间接作用。内蒙古地区春季、冬季积雪覆盖率均与冬季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季节积雪覆盖率基本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寒旱区草原流域地表水资源极为匮乏,融雪径流是寒旱区草原流域重要的水源,冰雪融化对河川径流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利用锡林河流域水文站2000—2013年逐日径流数据、锡林浩特气象站2000—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雪深数据及MOD10A2积雪产品数据,分析了锡林河流域积雪面积、雪深年际变化特征,气象因子与积雪面积、雪深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径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积雪面积、雪深年内变化呈单峰型,冬季积雪面积、雪深均达到最大值,春秋次之,夏季最小。在年际变化上,积雪面积、雪深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冬季的积雪面积呈显著性增加。通过研究区气象因子与积雪的相关性表明,在积雪期,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雪深和积雪面积的主要因素,而在融雪期,气温与降水是影响雪深和积雪面积的主要因素。对径流影响因素的分析可得,气温对径流的影响最大,并且积雪面积、雪深与径流之间也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说明积雪的变化也会对径流产生影响。研究积雪动态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对寒旱区草原流域水资源管理、农牧业发展和灾害防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