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32篇
  275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喷枪喷出液体的雾化粒径随压力与扇面孔开度变化的特性,搭建了以PC机—激光粒度仪—喷枪—压力源为主体的实验台进行实验。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喷枪接入压力源的不断增大,可以认为雾化粒径逐渐减小,雾化效果越好;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喷枪扇面孔的开度增大即扇面孔压力增大,雾化粒径并不是总在减小,雾化效果在某一段压力值下反而变得不好。当压力增大到4 bar后,喷雾粒径随压力增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3.
日本小麦精选系统中粒径分选机的精选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现行小麦精选系统的精选效果 ,因收获期小麦受雨害的程度而异。针对精选系统中粒径分选机的适用性 ,连续 3年在收获期小麦遭受雨害程度不同的情况下 ,对小麦内部品质与粒径的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粒径分选机的适用与否 ,取决于收获期小麦的受雨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5.
2002年中部地区受大陆沙尘事件的影响共计8个案例,本研究於台中市中兴大学测站量测PM2.5与PM2.5-10化学成分及气胶的粒径分布。大陆沙尘事件期间,PM2.5-10质量浓度平均为44.7μg/m3,为平常22.5μg/m3的2.0倍,而PM2.5质量浓度则为平日的0.8倍。由微粒粒径之分析结果显示,大陆沙尘事件期间所带来的沙尘微粒,主要介於1.8~3.2μm。在化学组成方面,PM2.5-10中之地壳元素Mg、Ti、K、Fe、Al的浓度分别为平日的2.8、2.4、2.3、2.2及1.2倍,海盐气胶Cl-及Na+浓度亦为平日的2.5及2.0倍,NO3-、SO4=、EC及OC之浓度则为平日的1.6、1.4、1.2及1.2倍,显示经远程传输的沙尘微粒主要带来尘土矿物及海盐气胶外,硝酸盐、硫酸盐及碳微粒浓度,在沙尘事件日期间亦有些微的增加。藉由HYSPRIT模式推估72小时逆推气流,分析不同沙尘远程传输路径对中部地区悬浮微粒物理化学特性之影响,结果发现2月11日12日,沙尘源地为内蒙古西侧,气团经由大陆沿海高污染地区传输至台湾,粗微粒中硫酸盐微粒之质量比例分别为5.4%,明显高於大陆沙尘事件日平均值(3.7%)。3月19日及4月19日的两波沙尘暴,沙尘源地均为内蒙古西侧沙漠及甘肃与新疆交界处经由海洋传输至台湾地区,导致PM2.5-10海盐气胶质量比例分别为7及9%,高於非海洋传输大陆沙尘事件日时的4  相似文献   
6.
王军 《河北农机》2016,(2):58-59
循环流化床锅炉虽然对燃煤适应性非常广,但对燃煤的粒度范围、平均粒径大小和粒度的分布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潞安集团五阳热电厂、晋城煤矸石电厂75t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粒径进行分析对比,得到燃煤粒径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化工况、燃烧工况、带负荷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小型粉碎机粉碎物料粒径过大的问题,设计一种粉碎机的进料机构。通过控制秸秆的喂入速度,来减小粉碎物料的粒径。文章设计的粉碎机喂料装置代替原有小型粉碎机的喂料斗,对秸秆的喂入速度进行控制,防止秸秆被过快吸入粉碎腔;进行粉碎机的粉碎试验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粉碎机的喂入口安装喂入装置后,比安装前粉碎物料的粒径小,粉碎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防灾,保护环境,重要的是掌握河床堆积物的动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化学、地形学等学科的研究,以河床堆积物为试材的生物调查等,几乎都是采取抽样方法。而抽样方法各具特色。2011年日本学者福山泰治郎等人研制出一种能在河床表面与砾石的间隙中用静水吸引法收集细小泥沙的简易取样器。并与其它取样方法比较,细小泥沙量的比率明显增加,50%粒径与75%粒径没有明显差异。同时,测得河床细小泥沙的放射性核物质7Be、210Pb的浓度,计算出浮游沙与河床堆积物的滞留时间(从降水中的7Be、210Pb到被土壤粒子吸附,从坡面侵蚀再输移到河道,从试材取样地点到下游取样地点经过的时间)分别为143.265 d,264.391 d。  相似文献   
9.
高度对色斑法测量雨滴粒径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的色斑法雨滴率定只考虑色斑直径与雨滴真实粒径的关系,忽略了高度对率定的影响。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以色斑直径和高度为变量的率定公式。研究表明,水滴下落高度小于5m时需考虑高度的影响;高度大于5m时,高度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相关性分析,公式的拟合性较好,对以后的色宽法测量雨滴粒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土石山区模拟降雨下土壤溅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取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降雨强度、降雨动能以及降雨历时对溅蚀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溅蚀土粒的距离、方位的分布特征,以及溅蚀土粒的粒径组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雨滴击溅过程中,在不同强度的降雨作用下,下坡方向产生的溅蚀量最大,上坡方向产生的溅蚀量最小。溅蚀总搬运量与溅蚀净搬运量均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溅蚀量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与降雨动能呈现线性函数关系。溅蚀率与降雨历时呈现指数函数关系。溅蚀土粒主要分布在0~10 cm,占溅蚀总搬运量的45.40%~57.75%,在50~60 cm内的溅蚀量所占比例不高于1.75%。溅蚀量与溅蚀距离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溅蚀土粒径小于等于2 mm,溅蚀土粒中细砂粒和粗粉粒百分比与原状土壤较为接近,粗砂粒百分比远低于原状土壤,而粘粒百分比高于原状土壤,粉粒百分比低于原状土壤。溅蚀土粒中细砂粒(0.05~0.2 mm)最易于被溅蚀,而小粒径(小于0.002 mm)和大粒径(大于0.2 mm)土壤颗粒不易被溅蚀。当降雨强度足够大时,对于同种特征的土壤,溅蚀土粒存在稳定的粒径组成。当降雨强度保持不变时,溅蚀平均粒径随溅蚀距离的增加而变小。溅蚀距离在0~30 cm,溅蚀平均粒径的变化率较大;随溅蚀距离的不断增加,溅蚀平均粒径的变化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