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79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8篇
  26篇
综合类   870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281篇
畜牧兽医   390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1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 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vs. 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提高食品中副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存活的方法,本试验以海藻酸钠(Alg)和N,O-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囊材,采用静电液滴法和传统挤出法分别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以Alg和CMCS的不同配比为影响因素,测定其包埋产率、抗酶活性、过胃肠道模拟液后的存活率以及耐储存性。对微胶囊进行傅利叶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静电液滴法能够明显改善微胶囊粒径大小|Alg和CMCS比例为1:1时(E-AC)微胶囊包埋产率最大,为(92.20±1.02)%。与游离的副干酪乳杆菌相比,过胃肠道模拟液后(SIF)后,E-AC微胶囊包埋的益生菌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1),存活量为(7.6±0.65) Log10 cfu/mL。综上,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的微胶囊与传统挤出法相比粒径较小,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储存性试验表明,E-AC在储存4周后,益生菌存活率较高。综上,Alg和CMCS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和耐储存性。 [关键词] 海藻酸钠|N,O-羧甲基壳聚糖|副干酪乳杆菌|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猪的生产包括仔猪生产和肉猪生产两部分,仔猪生产是肉猪生产的基础。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乳仔猪头数和体重直接影响到仔猪生产,这就必然对母猪的年生产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及仔猪的存活率,就必须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胚胎死亡,做到安全接产,并且搞好产后护理工作,在母猪整个妊娠过程中,受精是它的开始,分娩是它的结束。下面就简单谈谈母猪在分娩期间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有机硒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养殖者主要通过配种、管理和营养手段使母猪每窝的活仔猪数增加,尤其对优良的“高产”母猪。另一个方法是引进西方的新品种提高窝产仔数。由于胚胎存活率的增加,西方和中国品种杂交母猪的窝产仔数有所提高,而所产仔猪的肉品质量却下降了。过去的10年,窝产仔数已经增加了大约1~2头仔猪/窝。  相似文献   
5.
粘虫的行踪     
  相似文献   
6.
母兔食仔造成仔兔存活率低,直接增大了农户的成本投入。近来我县部分地方的长毛免出现母兔食仔情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收集情况,并加以分析后,总结其原凶和处理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通过调查,红池坝人工草地上昆虫种类十分丰富,已查到昆虫有七目100多种,其中害虫占72.3%,天敌占27.1%,害虫以同翅目(Homaptera)的叶鳞类的数量最多,但以鳞翅目夜蛾科(Lepidoplera)的粘虫幼虫期危害最严重。幼虫普遍为青粘虫(Lancanla Cp)和普通粘虫(L.Separatawallker)。这些幼虫在人工草地上密度较高,平均达7.7条/平方米,其中青粘虫大约占83.5%,其次是普通粘虫。密度最高的平均达16.5条/平方米。幼虫以食红三叶叶片为主,平均每亩受害叶片数占叶片总数的32%,其中尤以叶面被啃食占5%的叶片最多,大约占受害叶片数的40%左右,损失鲜草量平均占全年生物产量的9%。  相似文献   
9.
采用3种不同水平混合油日粮饲养420尾初始重约为2.73g的红姑鱼(Sciaenopsocellatus),研究了不同水平混合油日粮对红姑鱼生长性能的影响。3种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46%;脂肪含量分别为:4%、8%、12%。实验期56天。试验结果表明:(1)红姑鱼的各期生长率和存活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下降;(2)红姑鱼肝胰脏脂肪含量与日粮脂肪水平呈正比,且不同脂肪含量日粮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胰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n-3的比例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下降,且低脂日粮组红姑鱼肝胰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n-3的比例与中、高脂日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体比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上升;(3)饲喂脂肪含量分别为8%、12%日粮的红姑鱼从试验21日起开始大量发病,死亡。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日粮混合油主要脂肪来源于玉米油,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n-3含量极少,特别是必需脂肪酸(C20-5n和C22:6n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是导致红姑鱼生长性能下降、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红姑鱼日粮中不宜过多添加植物性油脂。  相似文献   
10.
实验探讨了麻醉(即氯胺酮)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激活的影响。选择达到体成熟的昆明种小鼠实施氯胺酮的三期麻醉剂量,观察小鼠超排卵母细胞数量、排极、存活率及乙醇孤雌激活率的变化。结果发现,氯胺酮可明显减少小鼠超排卵母细胞的数目,而且卵母细胞也出现一定数量的畸形;但氯胺酮对极体释放率影响不显著。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麻醉组的卵母细胞在培养8h后,均有一定的死亡率,尤其是氯胺酮组的存活率表现出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另外,氯胺酮对孤雌激活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