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前后芹菜汁的主要功能成分变化和芹菜发酵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及免疫调节作用。选取5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低、中、高浓度芹菜发酵液组,每组10只。按10 μL/g BW的剂量标准给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其他组小鼠则灌胃不同浓度的芹菜发酵液,持续7 d。从第8天开始,除空白组自由饮用无菌水外,其余组连续7 d自由饮用3% DSS溶液;在此过程,每日称量体重,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在第14天,通过摘眼球取血法获得全血,随后脱颈处死小鼠,解剖取出结肠组织测量长度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IL-10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芹菜汁经发酵后,总酸、总糖、总多酚、类黄酮、维生素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高浓度组能减少DSS引起的小鼠体重损失(P<0.01)、结肠缩短(P<0.01)和DAI降低(P<0.05)。③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发酵液组的UC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肠腺结构相对完整,杯状细胞轻微减少,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入。④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发酵液组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⑤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组的IL-6、TNF-α和IFN-γ含量极显著下调(P<0.01),IL-10的含量极显著上调(P<0.01)。综上,芹菜汁经发酵后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发酵芹菜液对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一定的防治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维持外周血中CD4+与CD8+T淋巴细胞平衡,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IL-6和IFN-γ)表达,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细菌常规病原分离鉴定技术对西宁市野生动物园无菌采集的部分灵长类动物粪便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株的带菌率及其耐药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34份样品中共检出5株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检出率为14.7% (5/3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对36种药敏纸片的平均耐药率为24.44%;致病性试验表明,4株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致死性效应,1株分离菌对小鼠有一定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周艳明  王琦  于维军 《猪业科学》2007,24(12):78-80
目的:建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猪肉中的存活/失活预测模型,并提出其控制措施.方法:用浓度梯度稀释法计细菌总量,按对数法作出不同条件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长曲线.采用预测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并用CurveExpert1.38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50℃、-18℃及速冻条件下该菌的初始菌数与时间为T时的菌数之比关于时间T的存活/失活预测模型符合Linear关系式.结论:实验表明,本菌对高温非常敏感,在冷冻,速冻过程中仍能存活.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名中医王爱华教授认为脾胃气虚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热毒为下血之因,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肠疡为局部病理表现,日久则病及于肾,脾肾双亏,提出健脾助运是根本、调气和血辅其治、清热化湿贯其中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特定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耶氏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后分别在0、5、10和15℃条件下贮藏,将不同温度下得到的耶氏菌生长实验值用于建立其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修正Gompertz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耶氏菌在冷却猪肉中的生长动态。lgNmax(最大菌数)受贮藏温度的影响不大,在4种温度下平均值为9.259±0.83(log10cfu/g)。温度对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和Lag(延滞时间)的影响,采用平方根模型(Belehradek)描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用贮藏在3℃、8℃下耶氏菌的生长实验值验证建立的模型,偏差度分别为0.92、0.97,准确度分别为1.09、1.04,表明所建立的耶氏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很好。  相似文献   
6.
将健康的50头长大白杂交猪均分为5组,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按每千克饲料添加博落回散30、150、300、600mg混饲给药,相当于推荐临床剂量的1、5、10、20倍,对照组(CK)饲料中不添加博落回散,连续饲喂60d,研究不同剂量博落回散对猪的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博落回提取物(MCE)抗结肠炎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饲料中添加30mg/kg的博落回散可显著提高试验猪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降低料肉比,其他所用剂量的博落回散对试验猪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30~600 mg/kg的博落回散的试验猪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且各脏器组织未见异常病理性损害。可见,饲料中添加30~600 mg/kg博落回散连续饲喂60 d,试验猪具有较好的耐受性。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STRING等工具和数据库初步揭示了MCE可能是通过作用于ESR1、BCL2L1、MTOR、MCL1、PTGS2、MAPK8、MMP9、MAPK1、ERBB2和PIK3CA等靶点,并通过ErbB和TNF等...  相似文献   
7.
幼鳖小肠结肠炎耶尔新氏菌病诊治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鳖小肠结肠炎耶尔新氏菌病诊治报告陈信忠,黄印尧,林炳玲(厦门动植物检疫局厦门361012)小肠结肠炎耶尔新氏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是引发腹泻的主要病菌之一,还可引发多种动物局部或全身疾...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份下旬,普兰店市墨盘乡庆某型猪场发生以育肥猪和母猪急性结肠炎、腹泻、食欲减退为主要症状的疫病,发病率25%,死亡率0.7%,病淘率1.5%。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结合病史调查诊断为猪霉菌毒素中毒,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熊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及治疗叶志勇吕文其(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成都610081)刘新华(重庆动物园,630050)姜文球权洙浣金银规(韩国自然农园动物园)李昌雨(韩国汉城兽医大学)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老伴有神经衰弱的毛病,还有萎缩性胃炎和慢性结肠炎。严重时,精神恍惚,通宵失眠,并经常腹痛,腹部还有一硬块。2007年秋,因病情恶化在省中医院治疗,花去医药费上万元,虽有好转,但未能根治。我老伴被病魔折磨得面色憔悴,骨瘦如柴。2008年初,有位蜂友来访,看到我老伴一脸病态,问明情况后批评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