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8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363篇
林业   1191篇
农学   392篇
基础科学   1560篇
  832篇
综合类   9248篇
农作物   278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1819篇
园艺   355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918篇
  2013年   1023篇
  2012年   1179篇
  2011年   1215篇
  2010年   1226篇
  2009年   959篇
  2008年   902篇
  2007年   864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雾霾天气下无人车行驶容易出现视野受限,导致防碰撞能力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GGNet网络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不断调整模型的权重和偏置,对收集雾霾天气下的图像和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模型的训练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无人车在雾霾天气下的防碰撞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为无人车行业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防碰撞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实现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木本竹因其优质材性而成为传统木材良好的替代品。木质化程度和木质素含量影响着木材材性,然而单子叶植物的木质化调控网络尚不清楚。为了阐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木质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转录组、miRNA和降解组测序,并结合实验对竹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化程度和木质素含量随笋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漆酶(LAC)活性则随笋高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不同高度笋的代表性节间(第13节)的不同部位中共鉴定了11 50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与细胞壁和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大部分DEG表达随笋高度上调,而与细胞生长相关的一些DEG表达则下调。通过miRNA测序鉴定出1 502个miRNA,包括已知的1 223个和新鉴定的279个。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降解组分析,共鉴定出691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共靶向5 756个差异表达基因。据此构建了毛竹笋木质化调控网络,包括11个miRNA、22个转录因子和36个酶基因。另外,根据过表达PeLAC20转基因拟南芥中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提出了一个miRNA介导的‘MYB-PeLAC20’的木质素单体聚合调控模型。研究结果不仅对解析竹子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对理解其他单子叶植物的相关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制定竹材材性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黄芪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物质基础及靶点信息,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同时从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收集PRRS相关宿主基因,最后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从黄芪筛选出的17个潜在活性成分中,有14个潜在活性成分共计65个基因靶点与PRRS相关宿主基因交叉,其中槲皮素、山奈酚、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潜在活性成分可能对治疗PRRS有重要作用,TNF、IL8、TP53、IL6、IL10、IL1B、JUN等45个蛋白靶点间存在相互作用。此外,黄芪治疗PRRS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外间隙和胞浆等组分,并可能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相关。本研究为临床应用黄芪及其提取物治疗PRRS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精量播种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漏播、重播及阻塞等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精量播种机的播种精度及播种质量的监测效率,在播种机监测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了嵌入式Linux系统和Zigbee网络,采用光纤传感器、报警装置及显示屏等组成一套高精度的播种质量监测系统,实现对播种质量有效地监测。为了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对系统的通信性能、监测的准确性及安装系统后播种机的播种质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监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精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精量播种机的播种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烧鸡为关键词,销量从高到低为序作为排名依据检索淘宝全网,依次提取前100名店铺的数据及宝贝量价详情。在对烧鸡类地理产品网络零售品牌、销量、价格及包装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域差异角度讨论其网商发展现状与特征,发现各地区烧鸡类地理产品网络零售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并显示出不同表征,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地理产品网络零售现存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促进烧鸡类地理产品网商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晋生菊 《花卉》2020,(6):220-221
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的建设是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西宁市所辖县域内森林城镇和森林乡村创建指标体系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为建设森林城镇和绿色示范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作为学校中知识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阵地;基于一定的传播学理论视角,在图书馆开设茶文化类文献专柜有利于集中起茶文化的知识资源、为读者提供最大化的知识传播便利,更有利于茶文化的推陈出新、广而告之。本文首先就当代茶文化传播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趋势进行简要阐述,并就在学校图书馆中开设茶类文献专柜的必要性进行具体说明,接着据此对图书馆开设茶文化文献专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当代茶文化传播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趋势在于茶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化、茶文化传播的学科建制化、茶文化传播的产业化。在学校图书馆中开设茶类文献专柜的必要性包括德育生活化的必要、素质教育创新的必要。图书馆开设茶文化文献专柜的可行性在于两方面:客观上茶文化类研究文献已成汗牛充栋格局;主观上一大批茶文化读者群对茶文化知识具有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需求,为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支撑,从文献计量角度对全球植物科学领域研究现状及态势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检索策略,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文献发表量、文献主要贡献国家、机构、期刊及发文量较高的作者H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8年植物科学领域的文章发表量整体上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学科呈现蓬勃发展的整体势头。美国和中国是文献主要贡献国家,文献量和总被引频次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但美国及欧洲国家的篇均被引数量高于中国。从全球来看,中国科研机构在发文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而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的文章篇均被引数量高,达到10以上。对2016—2018年的高被引文献(Top10)进行内容分析,并通过高频词共现主题聚类可视化分析。从论文影响力及主题词规模2个维度表征领域内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植物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组学分析”、“植物生殖发育调控”是近年来植物科学的高关注度研究方向,主题内容与前期的需求调研相符,初步预测这些研究方向将对农业创新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商市场的快速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而且逐步延伸出一套全新的线上环境中消费者与市场的衔接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供需架构的优化。网络团购能够最大化提升消费交易量,这种消费方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追求时尚且能够快速适应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其消费主张已直接影响市场走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软实力不断增强的当下,对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融合的教学策略和建设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国家,应该加大与英美茶文化融合的教学研究,并且关注教学对象和文化的差异性。注重文化差异,树立求同存异的教学观,并且培养相关领域的教师队伍。还应该注意对教材的合理开发,实现循序渐进、与时代的同步。最后还应该利用好网络平台,增加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真正地实现中国茶文化和英美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