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43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聚落作为独特的人类聚居和活动的人居文化空间,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创建"美丽乡村"具有重大意义。以国家传统村落之一的辽宁省北镇市龙岗子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特征,整体布局特征,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4个方面分析龙岗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
对兴蒙蒙古族乡聚落景观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提出聚落景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现场勘查记录、居民访谈、走访政府机关等方法对其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整体和局部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蒙乡聚落现在保存完好,对于各学科的研究都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典型低山丘陵区的忠县涂井乡和石宝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以中型为主,独立院落和大型聚落为数较少。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相对密集,西部、西南部较为稀疏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道路、水源指向性。海拔和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200~400 m和坡度5°~15°范围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并且乡村聚落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偏左态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策等人文因素,也是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已有的关于乡村聚落研究的文献,探索其聚落形成过程,试图找到可以进行学习的规律,对乡村规划提供参考。并探索契合我国乡村的生态宜居评价方法,在方法的构建中,通过对不同乡村生态宜居的评价标准分析,来提炼出乡村生态宜居的共性特征与标准。  相似文献   
5.
陈莉  王青 《广东农业科学》2019,46(1):141-147
【目的】探究岷江上游藏区聚落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方法】利用岷江上 游 1995、2005、2015 年 3 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 CA-Markov 模型模拟预测了 2025 年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岷江上游藏区聚落 4 期土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期只有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他用地增加, 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波动最大,总面积增加 139.52 hm2,而建设用地和裸地的增幅分别为 92.16% 和 25.72%;中期 只有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动态度波动最大,总面积增加 1 943.03 hm2,其他用地面积虽然减少,但动态度 变化不大;而近期裸地和旱地扭转减少的趋势变为增加,林地和草地分别减少 1 735.45、1 367.14 hm2,减少的 部分主要去向为建设用地和裸地。从整个研究期来看,研究区各类型土地所占比例变化很小,建设用地、裸地 以及旱地数量都有所增加。【结论】模拟结果具有一定可行性,较好地体现了岷江上游藏区聚落土地利用动态 变化的趋势,可对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刘永伟  张阳生  李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01-2103,2109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117篇(2002~2011年)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总结,并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可以看出近10年关于乡村聚落的研究增长很快;理论研究有所发展,但仍然为薄弱环节;多数成果为宏观和中观研究,微观研究明显不足。然后对5个主要领域的研究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网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乡村空间呈现出无序扩张的趋势,乡村聚落空间与水网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动态耦合关系。剖析现阶段苏南乡村聚落空间与水网环境的耦合现状,从结构、要素、功能3个层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聚落空间的优化策略,对构建苏南水网地区乡村格局优化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在陕北榆林、绥德、延安建立观测站,于2003年对乡村聚落中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院落在降雨时的次径流泥沙含量、平均含沙量、次侵蚀强度及观测期降雨形成的总侵蚀强度,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其观测结果,均说明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径流平均含沙量较大,榆林为29.37g/L、29.96g/L,缓德为21.06g/L、17.53g/L、延安为54.6g/L2、9.18g/L,而院落平均径流含沙量较小,榆林、绥德、延安分别为9.47g/L、8.64g/L、14.87g/L。观测期降雨侵蚀总强度,三个观测站均以户间道路最大,分别为1142t/km2、2156.6t/km26、285.7t/km2;户间空地次之,分别为744.5t/km2、1192.6t/km2、1953.2t/km2;院落较小,分别为161.1t/km23、78.7t/km2、1274.3t/km2。说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不可忽视,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9.
舒绮雯  欧阳菊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12-6614,6660
以安义古村落群为例,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条件下,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整体思考和研究,以提升古村的地方活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10.
选取浙江楠溪江古村落作为江南丘陵传统乡村聚落的典型代表,以生态图示语言为切入点,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图判读方式,分析其自然景观图示语言、文化景观图示语言、网络化图示语言和生态流与生态过程,最终归纳总结出江南丘陵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图示特征和生态演变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