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艺流程新鲜蔬菜→整理清洗→漂烫→打浆→灭菌→发酵→浓缩(加入大米)→干燥→膨化→粉碎→筛分→配料混合→检查过筛→包装(检验)→成品.原辅料的处理及营养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蔬菜品种以小白菜、菠菜等为主,要求生产周期短,不易生虫,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农药.并采用发酵工艺除去蔬菜中的草酸的植酸,以消除影响消化吸收的营养障碍因子.发酵工艺脱除了75%以上的草酸和植酸,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大米以晚籼米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米糠油精炼过程中,运用双乙醇胺同步完成脱胶和脱酸的工艺。重点研究了双乙醇胺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米糠油脱胶脱酸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双乙醇胺加量为油质量的3.0%,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30℃,所得米糠油酸值从18.4mg/g(KOH)降至1.5mg/g(KOH)以下,磷质量分数从681mg/kg降至7mg/kg以下。脱胶脱酸米糠油谷维素含量为毛油谷维素含量的75%以上,同时油的色泽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对毛油进行精炼,是一项新的油脂精炼方法。对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精制植物油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梯度下,提高萃取过程压力,可以获得更高收率的馏分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有效脱除植物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产物;外观上看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较高的脱色能力。超临界CO2萃取作为一种新兴“绿色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油脂加工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酸值米糠油酶法酯化脱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高酸值米糠油酯化脱酸进行了研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脱酸条件.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在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出米糠油酯化脱酸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质量分数1.1%、甘油添加量0.42 mg、温度56.4℃、反应时间23.2 h.实际测得脱酸后米糠油酸值(KOH)由56 mg/g降为5.04 mg/g,游离脂肪酸酯化率达到9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光皮树油在磷酸-乙醇作用下的脱胶、脱酸效果,酸值由23.18(KOH)/(mg/g)降到0.35(KOH)/(mg/g),磷脂含量由0.110%降至0.012%。在自制的K2CO3负载于ZrO2固体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单因素分析,精炼的光皮树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为:n(甲醇):n(光皮树油)=6: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加入量为5%。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光皮树油与甲醇发生了酯交换反应,所得产物为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6.
毛叶山桐子油的精制是提高其油品质量,作为进一步深加工原料的必要工艺环节。本文设计了毛叶山桐子油的精制工艺,并针对其中的碱炼脱酸和脱色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经过精制处理后,原油的酸值由15.56mg/g降至到0.615mg/g,并且色泽变浅,透明度增加,油品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黑莓籽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油.为了提高黑莓籽油的食用价值,对黑莓籽油的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黑莓籽毛油为原料,在60℃条件下,加入油质量10%的水搅拌30 min,水化脱胶,磷脂的去除率可达到89.04%;在80℃,超碱量0.3%条件下,碱炼脱酸50 min后油的酸价(KOH)由4.50 mg/g降至0.34 mg/g,使用活性炭与白土脱色剂3.0%,在80℃条件下脱色15 min,脱色率可高达到84.07%;利用旋转蒸发仪,通入水蒸气,脱臭3~6h,可有效除去毛油的收敛性苦涩味,所得精炼油澄清、透明,呈淡黄色,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质量标准,是优质的可食用油.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水飞蓟籽的综合利用率,研究水飞蓟籽油精炼的优化工艺。以机械压榨水飞蓟籽油为原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正交试验,系统研究了碱炼脱酸、活性白土脱色及水蒸气蒸馏脱臭的工艺条件,并以水飞蓟宾为标准,使用HPLC检测精炼前后水飞蓟素的含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量碱0.15%,氢氧化钠浓度10%,中和时间25min,中和温度60℃为碱炼脱酸最适条件;在活性白土添加量4%,脱色时间25min,脱色温度100℃的条件下脱色效果最好;通入水蒸气2h可有效去除毛油在高温时容易产生的臭味;精炼油的水飞蓟素含量为0.247mg.g-1,其水飞蓟素的损失率为11.47%。精炼后各项理化指标经检测符合食用植物油标准,保证了水飞蓟籽油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任秋壮  袁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55-13556,13560
[目的]优化葡萄籽油的精炼工艺,找出相对提取率较高的提取方法。[方法]为获得优质精油,将葡萄籽毛油经脱酸、脱胶、脱色、脱臭工艺精炼,通过正交试验对葡萄籽毛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毛油精炼的最佳脱酸方案为碱液浓度18%,碱炼初温44℃,超碱用量0.3%;最佳脱胶方案为水化温度77℃,水化加水量为4倍毛油磷脂含量,水化作用时间为9h;选择白土脱色的最佳脱色方案为2次脱色工艺,第1次加入白土量为4%,温度为90℃,脱色时间为30 min,第2次加入白土量为3%,温度为85℃,脱色时间为15 min,2次的真空度均为0.1 MPa;脱臭的最佳方案:真空度0.08 MPa,控制温度180℃,控制时间90 min。[结论]该研究为葡萄籽油的提取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茶油精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莉  陈乃富  汪四赞  刘正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84-10687
[目的]为茶油的精加工提供指导。[方法]以机榨毛油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结果]常规水化脱胶可满足茶油的脱胶要求,且对茶油的酸价影响较小,茶油得率较高;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和油同时升温至70℃,脱胶时间10min,加水量7%;8.78%的NaOH溶液对茶油的脱酸效果最好;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为油重的7%,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140℃;同时,试验过程中采用氮气为保护气可防止油脂过氧化值升高。[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