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与社会性格形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性关系,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在其著作《孤独的人群》中探讨了历史文化变迁中社会性格所存在的深刻复杂性,其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媒介变迁与社会性格转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尝试在理斯曼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新近发展出的媒介研究理论,将媒介技术特性与社会性格转化之间的关系加以主题化,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术问题,并试图对理斯曼提出的所谓“传统导向性格”、“他人导向性格”与“内在导向性格”等社会性格的媒介形塑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米粉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民间早就有将大米加工成米粉等食品的习惯,但是因为米粉深加工未能实现高新化,所以将米粉加工成各种方便、安全、卫生的方便食品的比例极小.我国米粉产业要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必须认清传统米粉加工技术的薄弱点,找出目前方便米粉生产的技术瓶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米粉生产技术的原始性创新与自主性创新,否则中国的米粉产业很难保持原有的优势,也很难适应21世纪国内外米粉市场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多种方式,其中,创新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在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带来学习方式上的变革,即自主、合作、探究。某位教育人士指出:做好一切事的原动力是自主。我想学生只有真正做到自主性地去学,做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能力,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经营性组织,企业必须承担经营的压力,承担一定的投资决策风险,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效益因素,但所有权的缺失决定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缺乏微观自主性,缺乏应有的经济属性。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社会属性来看,国家采用计划模式,调节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但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效益不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因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两种考试方式:自主性测试和传统测试,探讨了学生自主权对听力测试成绩的影响。实验表明,学生自主权不能帮助考生取得更好的表现。很可能,考试时间分配不当是导致表现差强人意的原因。而且,自主权所带来的各种策略的运用不一定帮助提高听力理解。笔者建议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在进行自主性测试前,应对考生进行考试时间分配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农区林业的优势在于:经营模式多样,农民经营风险低,行为自主性较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妇女)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政府干预较少。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应该学习农区林业的成功经验,从政策上做出调整,建立促使农民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并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以降低政策成本。  相似文献   
8.
观点     
《中国林业产业》2011,(10):10-10,12
教育改革的阻力往往来自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印度也是政府拿钱办义务教育,但也有普遍问题。主要是官办学校校长缺乏自主性。人员委派、经费审计、教材购买、基建计划等,大一点的事都要上面管理机构决定,效率低下、浪费巨大。  相似文献   
9.
在贯彻“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性。本文指出解决中国传统教育影响培养中国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重新定义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学生的个人差异,并介绍了几种比较常见的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实行农村“一事一议”的重要意义P:“一事一议”有利于实现公共事务决策的自主性。采取“一事一议”,农民对公共事务的决策可以根据各自资源状况和可承受能力对自己所从事前生产经营活动和所得的生话环境有利为条件。自主安排供给与需求,从而在体制上决定了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而且还有利于保证农民有足够的能力承担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