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23-2725,2733
在介绍明清时期芍坡地区占垦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官方、豪强和民间各方在占垦问题上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之间的博弈,指出传统社会后期关于占垦问题的管理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反映出地方社会对公共水力资源管理技术手段的落后,提出建立一套官方与民间相辅相成的规划、管理、运行、奖惩机制,才能避免出现水利工程时兴时废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芍陂与《芍陂纪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三谋 《农业考古》2001,(3):170-174
芍陂,又名安丰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项大型陂塘蓄水工程,人称中华最古老的水库。 它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城南60里处,创建于春秋中期的楚庄王时代,初由楚国令尹孙叔敖于公 元前602年--前593年主持建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了。时处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的春秋之世,楚国日益强盛,庄王挥师平定群舒之叛,吞并徐 夷,扩展疆土,还欲继续北上争雄。令尹孙叔敖作为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和经济家,为适应楚 国的战略需要,在此淮南地区,大兴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和加强这一带的物质基础, 以为日后攻取陈、宋诸国而积蓄…  相似文献   
3.
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战乱动荡,经济衰退,中国经济重心开始了第一次南移,随之农田水利建设也向江南推进,这一变化不仅直接促进了后来"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形成,而且也时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当时的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们今天合理开发利用江南水利资源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波  李天良 《农业考古》2022,(3):152-156
芍陂是安徽寿县南部一座古老的陂塘型蓄水灌溉工程,具有2600多年的历史,2015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对于芍陂的历史沿革,学术界已有较为完善的研究。本文从三国曹魏时期的屯田制度入手,挖掘芍陂在这一时期能够发展延续的原因,探讨水利工程与政治需求之间的关系。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权,芍陂所在的淮南地区位于魏国和吴国争夺...  相似文献   
5.
鉴于芍陂特有的历史地位和非凡价值,挖掘其在治水中的先进性及其对当代治水管理的借鉴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查阅古籍、文献等资料,梳理了芍陂灌排工程管理的历史演变,总结了芍陂在历史上的治水管水大事记,阐述了芍陂的兴衰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治水经验,明确了灌溉管理在水资源综合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双河长制"在河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