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10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蜈蚣草的生物学特性 蜈蚣草,为风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蜈蚣蕨、长叶甘草蕨、小贯仲、舒筋草等。植株高30—200cm,根状茎短,密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  相似文献   
2.
大棚巢格式养蝎产量高、效益大和占地少,成活率高、产仔率高和生长周期缩短。利用大棚巢格式饲养一组种蝎,每年可净赚880元。  相似文献   
3.
4.
松萝 又称节松萝、破茎松萝、树挂、女萝、云雾草、接筋草、海风藤、松上寄生;长松萝:又称蜈蚣松萝、天篷草、老君须(见图)。 两者均为药用地衣,是低等的特殊植物,是由菌类和藻类密切结合的共生复合体。地衣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5.
6.
陈彬 《当代农业》2001,(5):38-39
常温养殖法即完全依赖自然界的温度条件养殖蜈蚣。随着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蜈蚣也相应地经历复苏期、生长繁殖期、催肥期和冬眠期。  相似文献   
7.
(一)蜈蚣生活习性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春季蜈蚣管理要点春天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蜈蚣便出来活动,可在池、缸、箱内喷洒加有奶粉或葡萄糖的温水,让其饮用。气温回升到20℃以上时,大部蜈蚣出来活动觅食,但此时活动还不旺盛,可投喂一些水分多的昆虫,如黄粉虫和地鳖虫的幼虫,嫩的菜叶等。这段时间要注意  相似文献   
9.
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作为野生蜈蚣主产区,捕捉量已连续10年稳定在3000万条,农民每年仅捕捉蜈蚣就增收3500余万元。蜈蚣俗称“天龙”。又名“百足虫”。是常用的动物类中药材。据《随州志》等史志记载。曾都区高城镇、洛阳镇等地出产的蜈蚣体长肥硕,头呈橙红,故称金头蜈蚣,与白果、桔梗并称“随州三宝”。  相似文献   
10.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养殖蜈蚣占地少、成本低、不误工、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容易管理。一、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食各种昆虫、蜗牛、田螺、青蛙、泥鳅、鱼等动物性饲料,也吃植物性饲料。在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泥鳅、黄鳝及鱼内脏,尤其喜吃活蝌蚪,可适当加喂配合饲料。蜈蚣从受精卵到性成熟需脱皮11次,每脱皮一次就增长1厘米左右,经3年左右才达性成熟。在15℃以下开始冬眠,人工养殖可控制温度.延长生长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二、养殖方法1.建池:选择通风向阳、阴湿僻静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